<!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青衣女和她的猴子
01
神農架,其來歷與傳說,與炎帝神農氏有著不解之緣。
傳說,遠古時代,瘟疫和饑餓如烏雲般籠罩著人間。炎帝神農氏為解蒼生之苦,踏遍千山萬水,尋覓治病良草,播種五穀之地。某一日,神農氏率眾路過一片山巒疊嶂之地,見此處峰巒雄偉,林木蔥鬱,心中料定必有奇花異草藏之。然而,但見山高路陡,藥草多生於懸崖峭壁之上,難以採摘。於是,神農氏帶領眾人伐木搭架,以助攀援,歷經千辛萬苦後,終得良藥數百種,神農氏也著就了《神農百草經》一書,流傳後世,造福蒼生。後來人感念神農氏恩德,便將此地命名為“神農架”。
神農谷在主峰神農頂西側不遠處。
花小蝶這一路多是睡過來的,有時兩三日才醒一次。蕭別情僱了兩輛馬車,自己與花小蝶乘一輛,小小蝶自乘一輛。小小蝶擔心得緊,每當馬車停下時,她便跳到蕭別情二人乘坐的馬車外,詢問花小蝶的情況。
過了七八日,便到得神農架內。
蕭別情等不及,將花小蝶打橫抱起,對小小蝶道:“你自隨後來。”旋即抱著花小蝶,腳尖一點,展開“馮虛禦風”輕功,幾個起落間,人已消失在高山白霧間。小小蝶仰頭看著長長的棧道,沿著山勢蜿蜒曲折,堪稱龍行天梯,心中感嘆:“嗯,不愧是高人,總要住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才顯得高人一等 。”
不多時,蕭別情已來到神農谷谷口。極目遠眺,只見山巒起伏,陡立俊峭,怪石嶙峋,深溝幽谷,茫茫白霧環繞山間,如海浪翻湧,猶如天上閬苑。
蕭別情只覺此地風景甚佳,若是花小蝶能看見,定是極為歡喜。
思及此,低下頭看她,只見她眉目舒展,睡容安詳,似做了一場了好夢。山頂風大且涼,他伸手將她被風拂亂的鬢發別到耳後,掀開鬥篷將她緊緊裹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著她。
忽然,他眼露警惕之色,身子微微一側,一團金影擦著他的肩而過。他避開幾步,定睛一看,只見是一隻金絲猴。金絲猴正看著他,眼露警惕,似對這位不請自來客充滿了敵意。猴子伸手指了指下山的路,吱吱叫了兩聲,似乎要他下山去。
蕭別情自幼與動物相伴,深諳動物有靈,只將他們當成同類,並不覺他們是畜生。當即對金絲猴說道:“我是來求醫的。”
金絲猴雙手叉腰,露出一種“你以為我是白痴嗎”的表情,人都已到了神農谷,不是來求醫,莫非是來求親的麼?吱吱叫了幾聲,又指了指下山的路。
蕭別情不再理它,正要轉身,那猴子忽然出手。撓、跳、避、抓,伸手極為靈敏,且處處抓人要害,便是江湖上的好手,也遠遠不如這猴兒狠毒靈活。
蕭別情恐她傷了懷中少女,躲了幾招後便不再客氣,還了幾招,將猴兒定住了身,倒拎著他它的尾巴。猴兒既已被捉住,再動彈不得,忽然眼露淚水,吱吱地叫著。
花小蝶迷迷糊糊睜開眼睛,輕輕地道:“到了麼?”
這時,只聽一人似笑非笑道:“臭猴兒,這般不中用,竟讓人給打了,簡直連人都不如!”
蕭別情轉過身去,就見到了一個青衣少女。
少女身姿挑,膚色略黑,一張臉卻生得極為奇特,五官長得甚不和諧。一雙如墨濃眉,一雙綠豆小眼,鼻樑幾乎沒有,只一個圓圓的小豬鼻子掛在臉上,嘴唇微微外翻,厚得像兩節香腸,臉頰兩側冒出一粒粒麻子。
蕭別情將猴兒放在地上,對少女道:“我來求醫。”
少女眼神在他臉上一轉,淡淡的眉眼間忽然露出笑意,眼神亮亮的,故意用一種嬌羞的聲音道:“如此,請隨小女子來。”說罷,一手提了猴兒,教訓道:“你這潑猴,客人遠道而來,竟然如此無禮,該打!”說著,輕輕拍了拍猴子的頭頂。
猴子揮舞著小拳頭,吱吱叫著,似乎在控訴少女重色輕猴。
青衣少女領著蕭別情七轉八繞,分花拂草。不多時,遠遠的,只見花草掩映間有一座精雅的閣樓,飛簷鬥拱,琉璃雪亮,屋簷下掛著一串風鈴,山風吹來,鈴鐺發出叮當叮當的響聲,如漣漪一般在山中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