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怕如今的內閣十三大臣,他們手中的權利也被大大削弱,而且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凌義渠入內閣,執掌大明刑法,朱由檢心中的核心管理層成員終於初步集結完畢。
朱由檢掃了眼十三個內閣大臣,微微皺眉。
十三人代表十三個部門,那怕是閒置在家的魏國公徐宏基背後也站著一大批武勳。
如此多的部門,很多事情需要一個人來統籌。
而朱由檢自己比較賴,或者說自己有自己需要親自去做的事情,不可能將自己困在繁雜的政務中。
所以朱由檢現在要考慮的,是找一個有能力,而且服眾的首輔。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懂事,必須聽話,不能總是和自己唱反調,,,,,,,
朱由檢首先排除商部尚書畢自嚴和農部尚書徐光啟,一個不怎麼聽話,一個能力還有待提高,而且農商兩部事情比較多,,,,,,
朱由檢的眼光看向工部尚書王之臣和兵部尚書孫承宗,二人雖然是文官,但長期的軍旅生涯,使他們都有種剛硬的毛病,讓他們二人統領內閣,容易引發矛盾。
作為一個皇帝,臣子不和是好事,可也要看情況,朱由檢可不想一天到黑耗費無數心思來調解衝突。
同樣的,督查院左都御史施邦曜和右都御史李邦華,還有大理寺卿凌義渠,再加上刑部尚書路振飛,都是幹刑法這方面的,容易得罪人。
而且這些人更不能和其他衙門牽扯太多,必須獨立專行,也就預示著,這些衙門的官員不可能成為內閣首輔。
至於英國公張維賢和魏國公徐宏基,武勳身份,身份地位,還有威望都無可挑剔,但他們是武將,讓他們做內閣首輔,他們沒那個本事,也無法服眾。
畢竟大明,依然重文輕武,依然是文官的天下,治理天下,依然還要靠文官,所以內閣首輔和張維賢、徐宏基二人沒什麼關係。
那麼只剩下吏部尚書來宗道,禮部尚書周延儒,戶部尚書範景文三人,,,,,,
範景文管理大明財政,關係重大,牽扯太多,不是最佳人選。
至於來宗道和周延儒,朱由檢有點搖擺不定,二人威望都足夠,而且是最早支援朱由檢的文官,有從龍之功。
能力就更不用說了,二人都是大明朝堂數一數二的人物。
來宗道心思沉重,城府較深,擅於使用權術手段,為人也很強勢,若其為內閣首輔,倒是有能力統御整個朝堂。
但作為皇帝,而且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皇帝,朱由檢並不喜歡這樣的人,這種人一旦擁有權力,甚至會反過來算計他這個皇帝。
而周延儒,小人一個,做事不擇手段,擅於揣摩上面的意思,擅於拉幫結派,讓此人擔任內閣首輔,也辦起事來讓朱由檢舒服。
可這種人一旦得勢,必然有很多人要遭殃,身邊很快就行形成一個派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就是周延儒這樣的人。
偽君子與真小人,朱由檢只能從中選一,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朱由檢一時拿不定主意。
喜歡大明帝國之崇禎大帝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之崇禎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