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辛揚在給第二個病號診病,走上前來的,是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四歲半的小女娃娃。
這小女娃一上來,還未等母親先向辛揚描述病情,就忽閃著大眼睛,奶聲奶氣地對辛揚道:“叔叔大夫,我也要跟老太太一樣,不喝藥,喝竹子水兒,行嗎?”
小女娃一句話逗得滿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辛揚也不禁暗贊:這小娃娃真是機靈,小小年紀也知道觀察大夫給別的病人看病時的手段。中醫這職業可真不好乾,人民群眾的眼睛太過雪亮啊!
辛揚看著小女娃眼睛裡流露的希冀和怯懦之色,說:“小朋友你放心,就算叔叔大夫給你開藥,也只給你開比竹子水兒還好喝的藥,好不好?”
“好——”小女娃奶聲奶氣地說了一聲好。
這女娃說話聲音細弱,臉色白裡泛青,頭髮細軟泛黃,初觀其形,便有氣虛、陰虛之象。
因孩子太小,辛揚便詢問其母,孩子的病症。
這小女娃體質一直很弱,總是不好好吃東西,食慾不振。
自從今年夏天開始,又開始在安靜狀態下,全身出汗很明顯,甚至大汗淋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起初以為只是由於夏天天氣太熱,因為孩子體弱,又不敢讓她吹空調的緣故。可是直到立秋後,天氣涼爽了,這孩子還是常常會明顯出汗,身體也更見虛弱。
辛揚看了看小女娃的舌苔,為她把過了脈,知道這是因其體質虛弱引起的汗證,屬於表虛不固的典型。
從脈象上看,肺、脾兩虛,衛氣失固。而且主要是肺氣太弱,導致身體非常虛弱,如不及早治癒,恐怕會發展為嚴重的肺病。需當培土生金,補脾氣以益肺氣。
培土生金,補脾氣以益肺氣者,因脾屬土,肺屬金。二者是相生的關係,脾土為母,肺金為子,脾土生肺金。《難經六十九難》中講:“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
辛揚拿出銀針,正要給女娃娃施針,卻見她大眼睛裡瞬間就充溢了淚水,女娃是坐在母親的懷裡,這時候身子下意識地略往後躲。似乎她也自知這是逃不過去的治療手段,雖然略往後挪,卻也不甚掙扎,但是眼淚卻充滿了眼眶,眼看著就要滴下來了。
辛揚“哈哈”一笑,一邊放下了右手的銀針,一邊用左手撓了撓後腦勺,說:“是我太蠢了!小朋友連吃藥都怕苦,怎麼敢扎針呢?不怕,‘叔叔大夫’不給你扎針,小朋友在我這兒享受特殊待遇。”
辛揚說著話,伸出雙手,分別在女娃娃的小腿肚子下方的承山穴;外膝眼下方的足三里;膝蓋下方、脾經的合穴陰陵泉上,以手指指尖掐按住,將內力凝聚,灌注於穴。
之後又以內力通其足太陰脾經和手太陰肺經。最後在中府穴又注入些許內力。這中府穴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是中氣聚匯之處,故名中府。這小女娃中氣不足,辛揚故而在此穴中注入了一些真氣。
辛揚雖然沒有給這小女娃娃施針,但是以內力真氣直接作用於穴位經絡,打通了其受阻的經絡。較之以銀針施治更具奇效。
僅僅二十多分鐘,這女娃便精神了許多,白裡透青的臉上也有了血色,從媽媽的懷裡也出溜兒下來,自己站在了地上。
辛揚又寫下了一個藥方遞給女娃的母親,道:“這方子裡的藥沒有味道太苦的,其中不乏甘草、大棗之類味道甜的藥,只有半夏苦味略重,也有些辛辣之氣,好在都沒有與紅糖衝突的,您煎好藥後可以加一兩勺紅糖,再喂孩子喝。
辛揚又教會女娃的媽媽如何便捷精準地找到鎖骨下窩外側的中府穴。囑其每天晚上在孩子臨睡前,用艾條溫灸此穴一次,至少要堅持一個月以上。飲食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健脾益肺的食物為主。如此調養百日,孩子的體質便會增強了。
喜歡體壇全能王請大家收藏:()體壇全能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