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看似風光,實際上已經成了天下之敵,他們只要有點智商就該知道,這種時候唯一能夠保護他們的就是皇帝。
而且宦官嘛,沒了生理上的某些特徵之後,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有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跑出來,最重要的是,不會有真正的兒子,這樣算來,對家族的私心也就少了,他們沒有家族可以依靠。
因此,當年的事情,看似是宦官鬥敗了竇氏,實際上在曹操看來,更像是皇帝藉著宦官的手鏟除了他最大的威脅,順帶著抓住了宦官們的命脈。
這一點他沒有切實的證據,也不能去詢問皇帝這件事情,但只要看看這些年的事情就知道了。
宦官們權勢雖大,可卻沒有一個人敢對皇帝生出不臣之心,甚至連一點點不敬都不會有,在外面趾高氣揚,可到了皇帝面前,就是皇帝的一條狗,他們得陪著笑臉,討好皇帝,讓皇帝高興。
而如果當年宦官們真的有本事單槍匹馬乾掉竇氏和陳蕃,他們還需要這樣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完全不需要好嗎!
現在,皇帝年紀漸漸大了,十六歲的皇帝當然和十三歲的皇帝不一樣。
他表明了態度,就看宦官能不能聽話了,幾年過去了,確實是時候再提醒一遍宦官們,到底誰才是主人了。
當然,這也可以成為試探朝臣的方式,至少皇帝能夠知道,有哪些人是不懼宦官的,有哪些人是心向皇帝的,又有哪些人已經完全跟宦官們站在一起了。
否則你還真以為他在乎竇太后啊!
扯淡呢!竇太后跟他有關係嗎?
至多也就算是個名義上的母親而已,還是臨時扯出來的認的,剛認了沒幾天他就讓太后去雲臺關小黑屋了。
還有啥指望呢?
“當然,這麼做對陛下是有好處的,有人反對,陛下才好決意執行,不正是體現了陛下對太后的孝心嗎?”
這年代很看重孝道呀,就算皇帝不喜歡竇太后,他也不能明擺著對太后不好,他給太后送去關小黑屋已經讓人說三道四了,這時候正該表現一下嘛。
只要皇帝好好葬了太后,大家立馬就要說,以前那些不好都是宦官們的鍋,皇帝是孝順的,他只是被矇蔽了而已!
瞬間把自己給洗白白了。
曹嵩嘆了口氣:“可就算如此,陛下若沒有誅宦官之心,我此時站出來與他們作對,誰知道日後會不會被記恨報復呢?”
也許這正是皇帝想要的?
為了互相對付,大家就都得拉住皇帝,就得聽他的話了。
“既然如此,父親何不兩面討好呢?”
曹操對曹嵩笑道:“宦官們不是傻子,如果是一群傻子,他們也不能活到今天,他們之所以最開始反對,一方面是私仇,另一方面,何嘗不是像透過虧待太后來討好陛下呢?他們只是還沒看清現實罷了,父親不妨幫他們一把。”
反正宦官的命脈在皇帝手裡,他們早晚要順著皇帝把這事給辦了。
既然如此,不如曹嵩提前一步分析利弊,以一個大好人的身份提醒宦官們注意皇帝的意願,然後在朝堂再支援厚葬太后。
行了,問題解決了。
和宦官過不去的官員會覺得曹嵩是個不錯的人,宦官們也得記著曹嵩的好,至於說皇帝,難道他有理由討厭一個順著他的意思辦事的人嗎?
“既然可以一舉三得,討好三方,為何偏要沉默不語得罪三方呢?”
曹嵩沒說話,好半晌之後他才對曹操擺擺手:“行了,你下去吧,這事我還得再想想。”
曹操這時候也不再勸說,而是很聽話的退下了。
等曹操離開,曹嵩才看向丁氏,他有些感慨:“這孩子,比我強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