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少年已經不能算是小孩子,至少十七歲的曹操絕不等同於普通的小孩子。
他聰明,且很有自己的想法。
但曹嵩並不想聽:“你能有什麼想法,太后的事情不許多嘴,你只管安安分分的唸書我就感謝老天爺了。”
曹操平日的形象實在不怎麼好,這種時候還硬要湊上來說話,曹嵩會聽他的才奇怪。
曹操頓時有些著急,他是看出了曹嵩的打算的,或者說,曹嵩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就是這樣,他根本不需要多想就知道曹嵩在這事上肯定又打算縮著了。
之前宦官和黨人之爭,不站隊這算是明智之舉,可現在情況不同呀。
曹操沒管曹嵩的臉色,而是堅持繼續說道:“父親以為,這還是宦官是朝臣之爭嗎?難道陛下沒有標明態度?若是陛下已經有所決斷,父親的搖擺不定便不是聰明,而是大罪。”
說白了,這事皇帝自己也抓瞎的時候,你搖擺不定沒啥,只要不是想要謀害皇帝,大家都不認為這是個問題。
但如果皇帝已經有了決定,並且將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這時候還不給個明確態度,皇帝得怎麼想?
曹嵩眉頭一皺,卻又覺得曹操說的似乎有那麼點道理,因此也不擺著一張臭臉看他了,而是指了一側的座位:“坐下說吧。”
曹操坐下之後,又給曹嵩問了個問題:“這天下,到底是誰的天下?是陛下的,還是宦官的?”
“慎言!”見曹操敢直接說出這種話,曹嵩立馬開口斥責:“這話也是你能說的?今日是在家裡,若是出了家門,你說這話,是要給全家惹來災禍的!”
曹操嘿嘿一聲,半點沒在意曹嵩的態度:“父親何必如此緊張,兒子就算再糊塗,也不敢在外面說這話的,只是對父親,有些話卻不得不說。”
見曹嵩的臉色有所緩和,曹操繼續說道:“父親想必是知道陛下的意思的,可卻依舊拿不定主意,是認為陛下年紀尚幼,而宦官把持大權,不宜與之為敵嗎?”
曹嵩沒說話,曹操就當他預設了,可曹操卻不能贊同曹嵩的觀點。
“在我看來,並非宦官把持了陛下,而是陛下手握宦官們的命脈。”
曹嵩一聽這話就想反駁,可曹操今天說的話確實很讓他深思,因此這種話他也終於有耐心詳細問了一句:“何以見得?”
“殺竇武,殺陳蕃。”
曹操這話說的堅定:“父親真的以為,沒有陛下的支援,僅憑宦官們就能在一夜之間誅滅一個大將軍和一個太傅嗎?”
不要說是默許,在曹操看來,這很有可能就是皇帝支援的。
至於說為什麼要這麼做……
曹操反問:“以父親觀之,宦官於陛下如何?竇氏於陛下如何?”
曹操已經把話說到這裡,曹嵩哪裡還有不明白的,他微微瞪大眼睛:“你是說……”
“不錯,這正是陛下借宦官們的手鏟除竇氏。”
對於皇帝來說,他必須對自己的位置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是竇氏扶持起來的皇帝,只要竇氏還在一天,他就必然會成為竇氏的手中的傀儡。
竇氏會選中他,不就是看他早年喪父孤單無依年紀又小嗎?
可哪個皇帝願意做外戚手中的牽線傀儡呢?尤其是,這外戚還不是他自家的,他跟竇氏沒關係的好嗎!
皇帝上位之後寵信宦官就是在試探各方面的反應,竇氏做了傻事,他們明明白白的表現出了自己的野心,再加上智商欠費,所以他們是一定要死的。
竇氏要誅滅宦官,宦官就一定會反擊,可宦官們憑什麼去跟一個大將軍連帶一個太傅鬥?
如果看的仔細點就會發現,這件事情做的快準狠,竇氏連帶陳蕃等人在定罪之後直接就被下旨滅族,宦官們可沒這本事呀。
竇氏覆滅之後,皇帝看似被掌握在宦官手裡,可實際上呢?
竇氏雖滅可樹大根深,誰知道竇氏的門人還有多少?再加上陳蕃呢?再加上那些被他們聯絡的黨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