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正想著,趙姨娘的聲音傳來:“兩位媽媽,七姑娘可曾醒了?”
其中一位答道:“七姑娘睡的極安穩,趙姨娘盡可放心。”
趙姨娘笑道:“兩位媽媽費心了,裡頭煮了些粥,趕緊進去吃些暖暖身,這裡有我便好。”
兩個婆子應聲去了。
趙姨娘掀簾上來,手中端了碗熱粥,看著寶璐剛醒,溫聲道:“怎不多睡一會。”
春夜清寒,寶璐從棉衾中伸出手接過粥喝了口禦寒,可親道:“姨娘這是到哪了?”馬車外黑洞洞的,只她們所處之地有些燈光但也辯不得景物。
“已到宿遷境內的驛站了,明日我們便可抵達府衙所在地,今日便在這歇一晚。媽子們在裡頭鋪床,你喝了這粥再隨我進去歇息。”趙姨娘掖了掖寶璐身上的薄被,無比擔憂道:“我本欲聖手老先生跟我們到宿遷再使人給他送回去,偏聖手老先生說你醒了便無大礙,要一徑往南去。你父親也是個沒思量的竟也聽他所言,你說你,這一路上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可如何是好。”
寶璐寬慰她:“姨娘莫擔心,我已好多了。”這話是真,早在出發之時,她已大愈只是怕露出破綻少不得裝病,只是後來在船上晃晃悠悠行了大半個國土,饒是沒病也給累的夠嗆,再一落水又一凍,還真給她凍出感冒來,其實也無大礙,只是這怕寒咳嗽臉蒼白的情形在趙姨娘眼中便是重症,彷彿風一吹便倒般。這些時日,但凡她有一輕咳抽鼻,趙姨娘便緊張的噓寒問暖,一到落腳地便要央她父親再去請個大夫來看。陳薇看在眼裡既愧疚又感動,只是一個小小感冒害她如此擔心實在過意不去,但是這種被人關心的感覺很好,二十多年才知原來有媽的感覺是這樣。
喝粥間,車外已有婆子來喚。
趙姨娘忙將她手上的碗拿過來:“裡頭暖和,待會進去再喝。”
寶璐和寶玲一個房間,十三歲的寶玲雖只比她年長三歲,卻已然是個小大人。見寶璐裹在一條薄被裡被抱進來,忙將塌上起花竹青軟衾掀開:“七妹妹,你睡裡頭,不會落床。”
寶璐被裹在薄被裡放入暖被中,婆子們又幫忙將寶玲除了衣,送入被中,掖好被角滅了房間角落高幾上的燭,只留門邊桌上一盞小小的油燈這才離開。
落水之事大夥都嚇了一跳,直到此時寶玲猶不放心側身摸了摸寶璐的額頭,看她是否還在燒著。
寶璐略帶歉疚道:“五姐姐,我沒事的,你也早點休息吧。”
寶玲仍是囑咐:“夜裡難受要叫我。”
寶璐點頭,自她落水再次醒來後也對此莽撞行為感到後悔,因她落水之時正巧寶玲喊她下船,寶玲便將此認為是自己的責任,這幾天整日圍著她忙前忙後,起風怕她著涼了,出太陽怕她熱著了,害的寶璐好不愧疚,只盼這感冒快些好,讓大家的心也安些。
翌日,一行人照舊往宿遷府邸行進。
宿遷府邸,早有人候著,正門大開相迎。一路進去寶璐暗暗觀察,宿遷的府邸不似京城方方正正,多了江南的溫婉與靈秀。大門進去之後是一個小小的廳,往後是一間大廳,再往後就是一個裝飾著非常漂亮的門,那些相迎的管事、小廝便不再進去只留幾個得力的與剩下婆子、媳婦們將姑娘們的行李搬進去。
寶璐暗忖,這後邊應就是內宅了,她們進去之後是穿堂,穿堂再過去後邊便是三正兩耳的大間,明間掛著載榮堂大匾應是正堂,老爺、太太到此處便自在坐著歇息,裡面俱是打掃安排好了的,之前已撥了一些婆子、媳婦們早一天便馬不停蹄先將笨重的行李先送來整理並協助打點整齊。
沈宗榮、鄭氏先坐上了正座,當中是一副松鶴紅木大屏,下面一張案條置以瓷瓶、香爐等物,兩邊各四張椅子沈宗榮又讓幾個少爺、姑娘坐著休息,婆子們將早已備好了茶水送上來,鄭氏啜了一口茶道:“舟車勞碌許久大家都乏了,也不必在這裡立規矩都回去歇著罷。”
幾個半大的小孩,初到江南又見是這般園林宅子早已按捺不住要去瞧瞧了,鄭氏一說各人都規規矩矩告了退,便往各自院去。
寶璐與寶玲兩個也好奇,見明學、明浩他們正房出來後便往東邊抄手遊廊去,那邊說是明學的院子,也跟上去瞧瞧。出了正房便見一大片假山松竹繞著一個院落甚是明淨,明學看了非常滿意當場給才興大發起了個名叫歲寒居,寓意不為雪霜所侵,苦心求學之志,身邊人立馬將這話回到正房裡去,據說沈宗榮聽了大為褒獎。
而歲寒居以南為明德樓,此樓再往前便是出了內宅外頭就是外書房了,外書房對面有一排倒座用於僕役居住。寶璐她們略看了下覺得無趣,複而回來從歲寒居後邊繞過正房往西邊去,經過時看到後頭有兩排並列的抱廈可做為廚房、丫環們居住之用。正房往西是綠蕪院,此院以北是小月軒,以南是香藕園,這一整排院落的東邊便是花園了,花園中間有一個人工淺湖為蘭湖建以月牙狀四周點綴的以亭臺樓閣。
二人以香藕院為始往西繞著蘭湖去,先是看到一個晴雪閣四周有假山奇石、各色花草可吟花弄雪,再過去半臨於蘭湖上有聽風榭夏暑可納涼,再往前便是抱翠亭,建於府中西北角假山上可臨風賞月,遠翠亭之後再走一段鵝卵石小路複而走回到小月軒。方才寶璐她們站在聽風榭上賞看時,榭外亦有曲橋架於蘭湖之連線兩邊。
兩位姑娘走累俱回院休息了,此事各人情況又有不同,因沈老爺外貶,裡裡外外打點所費甚多差不多已掏空家底,到了宿遷俸銀直線下降,鄭氏不得不精打細算。原先寶璐三姐妹在太太房中養著,一切混著用,每月照例也有一兩銀子讓她們零用,姨娘們每月亦是一兩。如今為了省些銀兩,幾位姑娘俱回到各自姨娘身邊與姨娘的份混用,各人裁了半份銀子,大體的吃穿用度按院以原先姨娘的規格公裡出。各姨娘知府中底細,寶璐她們雖在身邊養著亦還是記在太太名下,以後婚嫁還是正房出去,倒也無異議還覺得是發恩。
所以現今情況是,寶璐與趙姨娘在小月軒,許姨娘與寶珍、寶琪在香藕園,明學因著大些讀書又要清淨便單獨劃出來在正屋東側的歲寒居,明浩尚小跟在鄭氏跟前。而寶玲,鄭氏慣也喜她嫻靜、知理,既無人可依便準備依舊留在跟前。
誰知趙姨娘機敏,入府後在寶璐她們去閑逛的時候早已各處溜達了一圈當晚在沈宗榮耳邊吹了耳旁風。說是寶璐大病未愈,南方濕氣又重,小月軒地處偏僻,夏日尚可,冬日可比正屋這邊格外冷些。大人尚不防事,只是寶璐年幼不好生養著怕落下病根,要求換到大些敞亮些的院落。但若大院只二人住,教別人看了難免覺得老爺、太太偏心些,而寶玲與寶璐平日裡最是要好,與她亦是母女般,太太現今要教養明浩,又要操心明學課業,還要操持家務到底勞累些,不如將寶玲在她跟前一塊養著倒好,別人也沒話說。
沈宗榮聽了倒還誇她周全既替太太分憂,又不使太太難做人,當即看了幾個院落。除卻正房、歲寒居就數香藕園最符合趙姨娘要求,其他的要不就是太小,大的格局夠的又嫌冷闢。
許姨娘是個省事的聽到了風聲當即主動提出願換,說是箱籠一切未收拾挪一下倒不費事。還是鄭氏過意不去,又將許姨娘三人安排在裡正屋最近的綠蕪院,說是住得近熱鬧些,許姨娘三人對此倒也心平。
隨即趙姨娘與寶璐,連帶寶玲與她的半分月銀一同挪入了香藕園。香藕園是一明兩次的格局,明間為小小的客廳,東邊間為趙姨娘臥室,西邊間用以紗櫥隔斷隔成兩個小間用於寶璐與寶玲臥室,丫環、婆子們皆睡在倒座。
搬入那日,寶琪特繞過來看了眼,看到寶璐、寶玲二人坐在欄前曬太陽說笑,哼笑了一聲:“還道是撿了大便宜,原來竟是幾個傻瓜蛋。”說罷便得意洋洋的離去。
二人知寶琪秉性也不同她計較,寶璐心想,都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但這一圈事下來,親娘戰鬥力太強也是挺心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