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木雕男舅舅一直在怨恨文藝男舅舅,因為他腦子聰明,會讀書,他恨無文藝男舅舅當年為什麼不拿錢出來支援他去復讀,如果再參加一次高考,說不定他後來的命運就改變了,那種咬牙切齒的恨哦,恨不能將文藝男舅舅打進十八層地獄裡,至今都還沒有從恨裡走出來,只要見到文藝男舅舅家裡過好了一點,就心痛的無法呼吸,明嘲暗諷的,也許在他的思維裡,以文藝男舅舅那實力只配一輩子吃豆腐,只配過被人踩在腳底下生活,怎麼還可能過上好日子呢?而他是讀書人,原本可以成為人中龍鳳的,可是,哎,他一萬個不服氣,這就是一個把自己的實力太當一回事了的人,他自己心裡苦,也讓別人不好受,他看不到身邊人對他無形的付出與讓步,只看到了他自己的實力,他看不到身邊人的艱難困苦,只看到了他自己的實力。
然而為什麼懦夫會成為懦夫,實力真的天生嗎?又有多少人追問過?
我觀察了很多家庭,一般家裡長子長女重情,感受力強,老二老三老小越往小的往往腦子聰明些,感受力弱些,也就是實力更強些,當然,肯定有例外的,我只是說我見到的。
為什麼會是這樣子呢?只能說長子們先開發出右腦,活在感性層面裡,因為他們從小要幫襯家裡分擔家務活,要幫襯父母照顧小的們,這些都是感性層面的事物,是物質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他們沒有時間去開發左腦理性層面的東西,如果一直不開竅的話,就一直停留感性的層面了,活在本能的情與愛中。
而小的們則無須承擔家庭責任,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運用腦子,甚至還在琢磨著如何將老大幹掉,他們是不甘心被老大管著壓著的,於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會了思考,學會運用左腦了,左腦開發的越早,就可以運用到讀書上,也必然,他們的學習成績更好。
這個俗世間遊戲規則彷彿就是為某些人量身制定的,更看重左腦的世界,誰的左腦開發的越好,誰就能更早的站在山的最高處,將萬物踩在腳步下,成為大神。
然而人生的棋局絕對不只是一盤定勝負的,老大們先開發出來了右腦的世界,用情感套牢小的們,第一局小的們輸了,所以,小的們應該特別厭煩有情感的人,最恨用情感去套牢他們的人了,他們默默成長著努力向上著,就是為的推翻到老大們情感至上的世俗標準,制定了以金錢與物質來衡量一個人價值大小的另一套標準,把老大打倒在地,踩在腳下摩擦,第二局,老大輸了,遊戲還在繼續著,一直在運用右腦的老大,有的覺醒了,開始去開發左腦了,因為他們從小參加勞動,身體鍛鍊的棒棒的,從小運用情感,培養出了感受力,從小親近大自然,培養出了靈性,若再把左腦的世界開發出來,身體,情感,靈性,頭腦四大能一起轉動起來,這必然是無比強大的成在,小的們怎麼可能套的住這些感受力強的人?他們眼中的重情重義的人又怎麼可能是一個懦夫呢?
若比腦子的話,只單獨運用左腦闖世界的人們實則是已經被石化了的人,是半邊腦的人,他們太執著於自己的實力了,太喜歡玩權術遊戲了,在玩弄他人情感中找到快感,情感與靈魂的世界在他們那裡成了一個人的至命弱點吧,這樣,他們哪裡還願意去開發自己的情感與靈魂的世界,他們內心深處是鄙視這些東西的,的確,這是一個實力高於一切,情感與靈魂的價值為零的人世間,就像我的兩個舅舅那樣,沒有實力在家族裡就只配去賣豆腐,就只配無償的幹農活,且都是無償付出的,不會獲得任何人認可的那種,有實力就理所應當的讓身邊人為他無償的當牛做馬,且還可以高高在上的那種,好像俗世裡遊戲規則就是這麼來定的。
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在拼實力的話,往後,情感與靈魂的世界就註定會消失,人不再是人,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來者都不知是妖還是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水仙山鬼,月魅花妖,一爭高下吧。
這個世間也將不會再有“靈魂共情”的人了,婚姻家庭家族便會逐漸解體,畢竟,誰願意讓自己的流出的血與汗一文不值呢?誰願意長久的去做別人的一塊抹布呢? 誰願意成為別人眼中的廉價的人呢?
我依然拿感受力強弱來說事兒。
只能說,過於強調實力,強調物質世界高於一切的人們,覺得物質以外的世界都不值得一提且毫無意義的凡塵俗子們,這些感受力弱的一群人類,他們更經得起紅塵的風吹雨打,容易在物質世界裡掙得九牛二毛,他們有強烈的“被需求感”,他們的價值感是在於被他人需要時獲得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對功名利祿那麼執迷了,也許是他們小時候的“被需求”感未得到滿足吧,被家裡的被長輩們或長子們壓得透不過氣來,便想盡方法想從夾縫裡尋找到一點存在感,這是情有可緣的。
底層原因:是很多家族的長輩們與長子們對小的們過度保護了,過度擔責了,或者是過度壓制管制了,才讓他們變成了木雕人,石頭人了,這是長輩們或長子們的原罪,讓小的們在家裡找不到存在感,於是苦煉內功,就想著有待一日能翻身當家作主,也正是因為這些木雕人石頭人的存在,他們會千方百計馴化出一群高需求感,高依賴感的人,訓練出一群群慾望無邊的且還無能無用的人正是我所說的感受力強的人,這些人因為心靈敏感敏銳,容易被外界影響,情緒易隨風浪起舞,在不知不覺中被人訓練成了一個高慾望且又毫無用處的弱勢人群了。
給予與依賴,看似是施捨與接受的關係,一個是給予者,一個是索取者,往淺層裡看,能掙得物質的人們的確可以高高在上嘛,需要接納他人的東西的才能過活的人,的確屬於弱者嘛,但再往深裡看,並不是這樣的,一旦“物質索取者”這群人覺悟了,抽身而去,那麼他們的需求感依賴感也就消失了,他們把自己的身體,頭腦轉動起來,那也是可以光茫萬丈的。
就拿我與自己的父母來說,他們做為一個物質的給予者,我做為一個物質的接納者,當他們把我這個物質的接納者貶得一文不值時,完全無視我的存在價值時,把我按在地下不斷的摩擦,直到我忍無可忍時便果斷的離他們而去了,這時,我可以做到自力更生了,也並不是一個高慾望的人,我需要的東西很少,於是,才深刻的驗證了,我們的高慾望的的確確是被人有意的馴化出來的。
<!17k>
喜歡影含笑水含香請大家收藏:()影含笑水含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