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作者有話要說: ps.199章有提,拜牙是太初十四年開始在西北哈密掌權的賈代善太初十三年回京之後就沒去西北了)。因為榮國公之後的官員將軍鎮不住當地彪悍的民風,盤剝過渡,被當地人打死了。
胡嬤嬤進宮謝恩, 自然是往坤寧宮去的,畢竟萬歲爺日理萬機,些許小事自然不需要勞他費神。
入了後宮, 自有內侍帶著胡嬤嬤往裡頭去。
她是有品級的女官,從前還是坤寧宮的掌事嬤嬤,稍微年歲大一點的宮人都提醒過下頭的人, 胡嬤嬤於萬歲爺, 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奴才,從血緣上說, 萬歲爺喊她一聲姨母也是使得的。
【不過胡嬤嬤這個人極其守禮, 從不肯受姨母的稱呼。】這也是整個後宮的人都知道的。
當年,後宮獨寵的許貴妃還曾隱晦地說有些人惺惺作態, 指的就是這件事。
得過幹爹叮囑, 那長得討喜的圓臉內侍恭恭敬敬地將胡嬤嬤送到坤寧宮動側門,交給候在此處的宮女, 便止了步子。若說對坤寧宮內的熟悉,區區宮女哪裡能比得過胡嬤嬤。
進了東側面的永祥門, 又有皇後娘娘身邊的大宮女小東等著,方見了胡嬤嬤的面, 便笑著說:“嬤嬤許久不進宮, 娘娘唸叨了好幾回呢。”邊走,邊又解釋了一番:“原娘娘是在東暖閣的,偏偏西邊院子幾株丹桂今個兒開花了,大皇子想要摘桂花送與萬歲爺, 娘娘便帶大皇子、二皇子一起過去了。”
胡嬤嬤點頭:“大皇子一片純孝之心。”
聽得小主子被誇,小東笑得更誠心了幾分。
胡嬤嬤這些年入宮次數少,今入坤寧宮,滿目所見,原本先皇後時期的院子風貌已然是大有變化。
說起來,自己那個族姐倒是更喜歡江南園林的婉約,如今的皇後娘娘郭氏,是將門虎女,院子裡的陳設去繁留簡,陰陰樹木還在,但是許多嬌花卻是漸漸都不侍弄了;胡嬤嬤前幾次進宮的時候便知道了,宮殿內清雅出塵的擺設也都收起來了,如今的陳設,瞧著倒叫人覺得有些過於簡陋,不似皇家氣派。
不過胡嬤嬤低頭一想,又是覺得有趣:【陛下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偏巧了他也是個對衣食住行都不太講究的人兒,小時候童言無忌,還曾指著許氏金碧輝煌的延禧宮說太亮了,閃得眼花!若不是當時他年紀小,先皇又寵他,想來必會得一頓訓斥的。這坤寧宮如今的風格,倒是合了他的心意吧?】
胡嬤嬤默默地感慨了一下光陰飛逝,一轉眼,當年的小胖子現在都登基第四個年頭了;一面想著,也許自己如今再全權掌管著育嬰堂也不太合適了,中宮地位穩固,膝下又有兩位皇子,大皇子來年六歲,也快搬去皇子所,在前頭開蒙了,皇後娘娘很應該拾起身為天下之母的職責。
思及此,她倒是覺得有幾分遺憾。
這麼多年,在育嬰堂內,收養的棄嬰是越來越少了,胡嬤嬤知道這是好事,這代表著京城附近百姓生活日益改善,即便生出了女嬰也大多有能力養活;所以如今育嬰堂很大一部分,除了寡婦、失子的老嫗之外,還有些是僱傭了家境不好的女子幫著做工,畢竟花想容的買賣一直都那麼火熱。因為育嬰堂裡頭都是女眷,做活都是在屋內,並不存在拋頭露面,所以那些女子極其家人都很放心,並視之為天大的好差事。
能夠幫到這些可憐人,胡嬤嬤覺得每日生活都有勁兒,所要做的事,不過是理清賬目罷了,就連調節女工之間的矛盾都甚少——因為她們都捨不得丟了這個好差事,即便有一點小矛盾,也不敢在育嬰堂內造次。
再如何不捨,胡嬤嬤終究還是個理智、不戀權的人,心下盤算著,要麼待會兒,探探皇後的口風,年前就給中宮上表,奏請交出育嬰堂管事之職吧。
一路走著,一路盤算。
路過靜恬齋,瞧見有宮人在擦洗門窗和牆磚,胡嬤嬤瞥了一眼,腳下一頓,隨即低眉斂目,跟著小東慢慢走近、又漸漸走遠。
…………………………
胡嬤嬤並不是第一次見郭氏了,如今看了,這麼多年過去,郭氏坐在坤寧宮主位上,還是一如早幾年的年輕模樣,眉宇舒展,半點都沒變化。
【當初族姐那樣八面玲瓏的人,入主坤寧宮之後也被宮務所累,這郭氏倒是真有幾分能耐……聽說,前陣子朝堂上又有言官奏請陛下甄選秀女,充裕後宮,不過因為暴雨之事不了了之。也不知,郭氏知不知道前頭的那些事體?】
這時候,就顯露出沒有婆婆的好處了,先皇後早早撒手人寰,如今後宮,有身份的太妃都被皇子接出去住了,剩下無寵無子的太妃嬪們,統統被遷到皇宮西邊的壽安宮去了,整個後宮皇後娘娘一家獨大,沒有妃嬪們添堵,日子過得舒心了,自然就保養得宜了。
而後宮添人,除了太後之外,剩下宗室長輩也有插一嘴的權利,可惜今上只有一個皇叔醇親王是三代之內的血緣關系,其餘叔伯都是遠房,從先帝時期就鵪鶉般老實,生怕一個不注意被先皇的龍威給‘制’了先皇一母同胞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基本都被剋死了,哦,不,是被‘制’了)。
如是,到了今上,是個渾不吝的今上,當初登基大典之後加恩與宗室,除了他那些僅剩的兄弟有實在之外,其餘宗室連點金銀都沒撈著,有憤憤不平的想要和萬歲爺擺譜呢——真是笑話,從前和十五皇子並稱宮中二霸的時候,十六爺就沒怕過誰好麼?
對方哭訴一次,他就點對方一個兒子入禁衛軍。
耍賴一次,他又點對方一個孫子入禁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