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哪一回來村裡都會死人,要是真和倭寇打起來了,殺一個就回本啦——當然,這一點是海通鎮附近尤其汪家村的人才有的覺悟。
…………………………
因為自衛隊和海蠣子苗之間的關系,倒是汪狗兒和汪狗蛋記錄不過來的,畢竟這兩人,一個一點也學不進去寫字記賬汪狗兒),另一個雖很勤奮,但是畢竟年紀不小了,忘性也不小汪狗蛋),所以一時間有些手忙腳亂。
幸而,不多時,三更四更就回來主持相關事宜了。
這養殖區的事兒,本就是寶玉當初放手給三更四更去處理的,當初三更在那一夜倒是還好,僅是受了些皮外傷,倒是四更,臉頰上被刀子劃了道口子,也是破了相。
茯苓私下也說了,恐怕還是會留疤的,就是照料得好了,疤痕淺一些。
四更渾然不在意的樣子,還開玩笑說以後娶媳婦又不是靠臉的。
倒是寶玉默默記在心裡,想著回頭去問問秦異人或者雲穀子,有沒有什麼對疤痕的特效藥。沒想到壓根沒需要問這個,那碗加了大保丹的靈芝湯看來功效很不錯,反正大半個月過去,四更如今臉頰上的疤也掉痂了,露出粉紅色的嫩皮肉,瞧著也不是特別明顯。
這大半個月過去了,除了家丁阿九阿十之外,就是小黃的傷最重,如今小黃也可以下地慢慢走了,就是留下一個後遺症,瞧見沈千針就夾起尾巴要逃跑,可能是之後沈千針給它拆線的時候留下了太深的陰影了吧。
拆線這個概念也是寶玉告訴沈千針的,那絲線畢竟不是身體本來就能吸收掉的東西,遂一般五到七天需要拆線——這就不需要用麻沸散了,浪費!於是汪小魚汪小蝦兩兄弟一個按頭、一個按身子,還把撓門的小花關在外頭,再接著,一臉懵逼的小黃就被拆線了。
汪小蝦看著都有些手軟,大約是因為拆線時候的小黃是清醒的,身子在自己手下發抖的緣故吧。不過他沒膽子和神醫說輕點之類的話,因為在一起住了這麼些天,有著小動物直覺的汪小蝦知道沈神醫不是好脾氣的,要是過多叮囑,可能人家一怒之下下手更重一些,吃苦的還是小黃。
於是汪小蝦牢牢抱住小黃了腦袋:“別怕,別怕,一會兒就好,不疼啊。”
然後小黃就一會兒一會兒發抖,聽著沈千針拿著尖嘴剪子咔擦咔擦地把縫在肚皮上的線頭挑開剪斷,冰涼的剪子碰到被推子推完毛發的面板上,小黃一開始想要刨動四肢逃跑的,但是沈千針一個帶著殺氣的眼神和一個猙獰的微笑叫小黃僵住了身子。
從那之後,小黃看到沈千針就恨不得倒退著走,偏偏小花那個沒吃過苦頭的傻大妞小母狗還以為是小黃被沈千針欺負怕了,三番五次想要去挑釁沈,給自己罩的狗找回場子。
反正寶玉的院子裡這大半個月是熱鬧的緊。
等到養殖區忙起來的時候,三更四更去了,汪小魚汪小蝦也得回去幫忙了,順便,兩兄弟帶走了憋壞了的小花和恨不得快點遠離沈千針的小黃。
臨走的時候,因為寶玉手頭還有事呢,小黃和小花還特意在寶玉的院子門口撒了一泡尿。
負責灑掃院子的小丫鬟皺著眉,一臉嫌惡的樣子,叫汪小魚麵皮都漲紅了,連連要打水來沖洗。
汪小蝦懂小黃它們的意思,只是想在這裡做一個標記,代表這塊地盤的安危也由它們負責了,但是畢竟這裡是王府、又是賈大人的院子,小黃小花這樣的舉動……實在是有些不雅。
錢嬤嬤阻止了汪小魚要去打水的舉動,瞥了一眼小丫鬟,那小丫鬟一個激靈,就連連低著頭幹活去了。
畢竟這是王府配的雜使丫鬟,要是錢嬤嬤自己調教出來的,定然不會這麼沒規矩。不過,這也側面說明瞭,寶二爺這兩年在王府配的院子裡住得少,往常小丫鬟們見到他的時候都只覺得他既俊美又和氣,天長日久了,難免有放鬆的意思了。
七月十四,寶玉又要出門去射陽。
大早上的,十六剛剛和寶玉比劃了一場,找到了一點淩波微步入門的感覺,一身大汗黏答答不舒服的很,拿著初一遞過來大溫水帕子擦了一把臉,十六蒙在帕子下含含糊糊地說:“怎麼還去啊?那地兒的事情不是都解決了麼?”倭寇也趕跑了、江北大營也分兵北上了、鄉村自衛隊也建起來了……這麼熱天還跑來跑去幹啥?
“我這心裡頭,老是覺得不踏實。上回殿下您也給我看了口供了,倭寇那邊不知道聽誰說的,說如今蘇北沿海富庶了,遍地是金子銀子,我擔心上回來的是前頭試試水的,得叫他們村裡頭都警醒著點。村頭的高臺快點建好了,也好早早起到預警的作用。”寶玉是直男,本來是不相信直覺一類的東西的,但是想著小心無大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再去一趟射陽好了;又因為三更差人來說了今年中元節汪家村的四個小夥子都想回家祭拜先人的,寶玉想著叫一二更去幫忙搭把手。
“也行吧,不知道哪些個吃裡扒外的,把咱們這頭的情況漏出去了。”
“也不一定是漏出去的,往來行商多,訊息自然就傳得快了,又以訛傳訛,把鹽場和海蠣子誇大幾分,說是日進鬥金也不為過,自然就有人眼紅了。”
話雖如此,可是十六和寶玉心裡都清楚:這巧合的可能性太小了。
遂十六就算再擔心寶玉,也沒阻攔他去射陽,只是吩咐多帶些人手去。
寶玉再到射陽,楊縣令那頭得了訊息就派了小半數的衙役跟著他了:活祖宗,可千萬別遇到上回的事兒了。
到了汪家村,村口上,豎著一座木製的高臺,足足有三丈高,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又有工匠炭燒了表層,更能夠耐得住風雨侵蝕。
汪家村的高臺是二十人小建工隊汪壯帶著人一起建的,用來保證自己村中人安危的東西,自然不能胡搞,汪壯幾人頂著烈日也幹得很賣力。
聽到馬蹄聲、腳步聲,回頭一看是賈大人,汪壯幾人連忙放下手頭的工具,過來給寶玉見禮。
“天這麼熱,得當心不要中暑了。”
“賈大人您放心,今兒是咱們加把勁兒趕趕工就可以弄好了,所以弟兄們有些心急,沒回去休息。前一陣子都是早晚日頭不毒辣的時候才上工的。”
因為後日就是中元節了,上個月的時候,汪狗兒汪狗蛋的阿奶終於鬆口透過汪壯的口叫這兩個不成器的孫子中元節回家祭拜祖先,也算是間接收回了從前將兩人逐出家門的話了——因為原先好吃懶做坑蒙拐騙的兩個孫子如今在汪家村,乃至海通鎮都算是個人物了,跟著賈大人做事,現在看著也是知道上進的樣子了,汪狗兒汪狗蛋的阿奶的心裡還是很寬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