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都有哪些感測器?”
孫廠長坐直了身體。
“到目前為止,思路已經成熟的,除了上次展示過的加速度感測器,簡單一些的壓力感測器,水平感測器,還有飛機上會用到的高度感測器,空速感測器......”
陳泉在黑板上,連續寫下了一長串的名字。
既然明白了“他”做的東西,都是感測器,再去尋找那二十多個實驗的目的,就容易了很多。雖然有些非常複雜的結構,陳泉還是摸不清頭緒,但其中不少結構,每個實際可以有多種用途。
更不提,“他”提供了好幾種通用結構。
所以,有些感測器,是原來“他”實驗裡包括的,但也有不少,是陳泉跟趙薇薇討論後,自行擴充套件出來的。原理搞清楚了,可以很容易的舉一反三。
“還有一個結構比較複雜的陀螺儀。這個可以作為我們第一期作品的收官之作。”<es技術加工出來嗎?”
劉院長身邊的中年人,站了起來。
陀螺儀在很多場合,都是核心感測器。
“您是?”
孫廠長回頭詢問。
“我是跟老劉一起來的,你們叫我王工就好了。”中年人沒有透露姓名,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也就不問了。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小夥子!”
“哦。當然能了。由於陀螺儀的造型過於複雜,我還特意帶來了它的模型。”
陳泉一擺手,曲燕秋就託著一套,由紙殼做的簡陋樣品,走上講臺。
微電子實驗室。
“你的手抖什麼抖啊?這塊晶圓片算是廢了!”
張棟被氣得渾身發抖。“你知道,這塊晶圓片值多少錢嗎?加上剛才消耗的各種藥水,製劑,一百元!讓你一抖,就這麼沒了!”
“沒有全廢吧。那一半不是還能用嗎?”
自知犯了大錯的成興,試圖分辨。
1989年的冰城,學生生活費,50元一個月能吃飽,100元,絕對能吃好。
“哦,天啊!我真是受夠了。”
張棟的耐心徹底沒了。“這是誰出的餿主意!讓這些連課都沒上過的新生,做半導體實驗?”
“老張,有點耐心。”
在旁邊工作臺做實驗的科研人員,邊操作,邊勸解。“你不能期望所有人都跟陳泉一樣,一看就會,一聽就懂的。”
“老師,讓我們兩個人一組吧。這次我們小心點。”
雲麗上前一步。
有了臺階下,張棟的態度好了一點。“行,你跟成興一組,於耀贏跟李季一組。剩下的馮言,自己一組。”
被訓得滿臉通紅的成興,感激的看了一眼,身邊不起眼的同班女生。<es小組內,人雖然不多,但隱隱分成了幾派。
於耀贏,李季,都是陳泉和曲燕秋的嫡系,而馮言,乾脆是陳泉二人的乾姐姐,前些天發表的中文綜述,還撈到了署名,心態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