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一早起來總覺著渾身不得勁兒,在官邸中轉了幾圈才把心頭那種強烈的不安壓下去。
次子楊惇急忙過來服侍,同時帶來了大哥楊慎的訊息。
楊慎這一次算是奉命出差,不過朝廷裡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他是南下去給楊一清帶兵的。
“兄長如今在軍中任職,大將軍軍法嚴格,故此不敢有書信往來,昨夜才託人少來口信,說一切都很好,父親看放心。”楊惇道。
楊廷和笑道:“傻小子一個,你兄長如今也算是正經人做正經事去了二,我怎麼會惦念他呢。”
楊惇不解:“那為何父親愁眉不展?”
還能是什麼,楊廷和在擔心將來的局勢會失控啊。
西軍入京,本就已經讓皇帝和地主集團站在了對立面,這一次清洗內廷,以劉家莊為楔子,誰也不知道西軍下一步要把鋼刀砍向誰你,如果真的把整個地主集團逼著站在皇帝的對立面,他們是要另立皇帝的。
楊廷和最不願看到的有兩個,第一就是大明分裂成好幾個小國。
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祖宗傳下來的江山決不允許再出春秋戰國。
其次,楊廷和擔憂西軍剛則易折。
老皇帝既然與他攤牌了,把自己的後路都安排好了,楊廷和無法不奉從。
不然怎麼辦呢?
讓西軍和登基的某王打的頭破血流,把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連漠北都修築城池有人常住的大好局勢扔一邊兒去?
楊廷和病了一場,思想通順了。
老皇帝既然都已經不在意了,他還在意這些幹什麼呢?
最重要的是,諸王不成器最讓他無奈。
“陛下一旦駕崩,西軍掌控了京師,到時候小皇帝年幼,梁太后聽政,這本就是一個極大的隱患。梁氏手中有兵權,倘若他們要逆天改命,宮廷將是一場巨大的動亂。到時候,恐怕攝政王與輔政大臣集團的任命才是最麻煩的。”楊廷和心中擔憂。
這個問題順利解決了,下一步又是朝廷與諸王的尖銳的對立。
楊廷和問次子道:“我兒,你可見西軍鋒銳嗎?”
楊惇點頭道:“精銳驍勇,當得上開國以來天下第一之名。”
“是啊,為父最擔憂的,就是西軍裹足不前,只滿足於馬背上打天下,”楊廷和嘆息,“須知,文官集團的根本在東南,要在東南決戰,須以水軍為主。楊一清頗為剛愎,他如今一知道了有些事情,難保不會起別的心思。”
楊惇不懂,但他不以為然:“父親,王陽明可是在山海關統兵!”
那又如何?
“父親,山海關外便是大海,楊一清能在東南練兵,王陽明未必不能在山海關練兵,水師分南北,”楊惇遲疑了一下,他別有擔憂,說道,“兒子最怕還是大將軍統領天下兵馬……”
“這不是你該考慮的,陛下既下了決心,我們當為陛下排憂解難。”楊廷和一想,吩咐道,“王守仁如今還在五城兵馬司衙門坐鎮?”
是。
“安排車駕,我當去拜訪。”楊廷和急匆匆便去收拾衣冠。
楊惇皺皺眉頭,父親既奉旨為平章事自當有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