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值了,劉小乙,你娘方才說你多日沒回家,媳婦在家裡都快過不下去了,你是不是拿了錢去養外宅?”衛央又踹了那校尉一腳。
劉小乙驚道:“大將軍,我可是處處以維護咱們錦衣衛形象而著稱的,人稱城北一枝花,小乙最當家,哪裡有那花花心思?”
眾人齊聲大笑。
“滾蛋吧,回去看一下老孃,發的餉銀,這一次可多,身上少帶一些,”衛央吩咐,“家裡留下幾個值守的,其他人全部回家一趟,錢交給婆娘,好好陪一陪娃娃,明日升堂問案,一個都不能少全部得到。”
“是!”
“此外,找三五十個有一些繪畫功底的弟兄,過幾天跟兩廠那邊匯合一下,辦個印刷廠,名字就叫大明皇家第一印刷廠,我有用。”衛央吩咐道。
幾個千戶抓抓頭,咱們打打殺殺肯定沒問題但要說繪畫……
“沒有就去招人,”衛央嘆息道,“我見滿城小孩,大多數對教育並不怎麼熱心,家長也很不在意,這怎麼可以。年後,廠衛牽頭,要搞連環畫,教育,要融入日常娛樂,從歷史教育開始,先把《三國志通俗演義》連環畫印刷成冊,此事,你們幾個千戶要選一個人專門去負責。”
“嗨,吃都吃不飽,誰還想這些啊。”幾個校尉笑道。
“所以,這是一個死迴圈,不投資教育,一代又一代愚昧,千百年來,土地面積反反覆覆基本上能耕種的不變,糧食畝產量一直提高不起來,科學發展不起來,要更多可耕種的土地不行,畝產量提高也不行,”衛央道,“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這個情況必須要得以改變了。”
他問幾個千戶:“你們基本上都有世襲的職位,好一點的小時候也都學過詩書禮儀。但你們自己看過,錦衣衛這一百多年裡,別說千戶百戶,就是指揮使,有多少人家早都被餓的死絕了?你們的子孫難道還要生活在世襲的陰影之下?”
校尉們更不必提。
“所以現在必須投資教育,寓教於樂也好,零基礎先知道一些道義也好,連環畫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此事是頭等大事,你們可不要覺著要去坐冷板凳。”衛央回頭問道,“伯虎先生,你是國朝畫壇大家,我聽姐……寧王妃說到,你在國子監過的只怕不會很好,如今有這樣一件萬古流芳的大事,你要不要參與?”
啊?
“不要怕錦衣衛,我們這些人,哪一個手上沒有沾過血,哪一個沒有在邊關殺過敵?”衛央道,“你要是願意,我晚上請陛下下詔調你到錦衣衛,不改變你的讀書人的身份,只是提舉一下連環畫的事情。此外,等寧王妃到了京師,她也要穿錦衣衛制服,為平民基礎教育的統制。”
唐伯虎一想,不改變身份只是借調那當然可以了。
“若是在江南有親友,無論書法還是繪畫,亦或者教育,但凡有尺寸之長都可前來京師為教授,至於國子監那邊,”衛央琢磨了一下才明確道,“他們要參與,當然大力歡迎。只要統一在全民教育這個大的戰線之內,其它的問題都可以商量。”
唐伯虎遲疑,好是好可你們錦衣衛的名聲……
“我不知伯虎先生有多少親朋好友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我知道你們這些人有不少窮困潦倒,卻埋怨朝廷不給你們一展所長的舞臺,有些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伯虎先生自決。”衛央道,“你們這些人哪,皇帝敬酒你不喝,廠衛吃菜你轉桌,內閣走路你坐車,六部胡牌你自摸,百姓要聽戲,你唱《愛蓮說》,說好聽點你們叫自恃清高,說不好聽點你們這叫……”
“別說了,我去,我馬上去,我修書一封,吳中三個好友我都叫來,真的。”唐寅舉手指發誓道,“我千方百計,我費心費力,一定請他們到京師,行嗎?”
“嗯,伯虎先生是有大愛的人,”衛央問,“我聽說,沈九娘也是一位精通書畫的女子……”
這你都知道?
唐寅的第三任妻子,原本是蘇州官妓,唐寅的第二任夫人離開後,沈九娘被唐寅迎娶進門,生有一女桃笙。因沈九娘體弱,唐寅想辦法換來了一卷武當派《全真大道歌》,熬過來成治三十五年的一場大病,如今倒越發健康了。
唐寅與沈九娘不能算舉案齊眉,但感情和諧一直過的很好,小女兒也長大了,唐寅這幾天還在考慮,是不是等京師春暖花開,把她們孃兒倆接到京師來定居。
他不想再飄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