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聽得叮咚一聲輕響,似乎是什麼物件兒碰在了門外的石頭上,一角衣襬飄來,而後,足足高出翰林院最高的人半頭的那個魔頭,他一手提著問天劍,一手提著衣角,滿面疑惑,從一旁走了出來。
衛央很奇怪,故此嘀咕道:“這翰林院的大門緊閉著,他們進進出出怎麼辦?我這轉了一圈也沒找到他們爬牆頭的痕跡,他們平時都是怎麼上下班兒的?”
原來,他繞著翰林院已經轉了一圈兒。
為啥?
不為啥,閒著也是閒著。
要不然,總不能告訴這些人一會兒打起來的時候,他衛大將軍還沒挑好突出重圍的破綻,那也太有損他百戰不敗的赫赫威名了。
開門的李夢陽心中更驚懼,腦海中原本考慮的要不要拜迎的問題瞬間轉為對命運的擔憂。
但他畢竟是儒學學子,學不來那些吏胥之徒跪在門口迎接的禮節。
“你不必拘行禮,我與你們沒什麼上下關係,我只是來傳陛下口諭的。”衛央不認得李夢陽,故此提劍進門,經過是說道,“翰林院有多少博士?還沒有差遣的有多少人?”
李夢陽訥訥不敢答話。
這可不是他所能回答的,得讓四位學士來。
進了大門,衛央舉目望向左右,什麼房是做什麼的他也不知道,只看屋簷下還有軍卒,心裡便知道這裡是值守的地方。
“注意著點,別走水燒到紫禁城。”衛央回頭對跟著的廠衛人員吩咐道。
李夢陽低著頭在後面跟著,心中在想劉瑾派人傳來的話,聞言有些不解。
怎麼會走水?
“是,”一個錦衣衛百戶點頭道,“他們很少用新式火爐,下值後也經常忘記熄火,只是……”
咱們是廠衛,說什麼人家能聽麼。
“京師人對消防的認識還停留在唐代水平,連宋代都不如。”衛央道,“我聽說,猷章閣去年失火,陛下只是輕微責備了幾個內侍?”
這你都知道?
“那要是正常走水就奇怪了,”衛央好笑道,“一些宮女與宦官對食,有宦官在京師裡有私交,協管制造局的宮女們取了寶貨,或者是珍珠,或者是金銀絲,等陛下查起來,人家一把火燒了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地方,你們連這個都沒想到?”
李夢陽大駭。
“大將軍的意思是,老皇爺,他,他被人欺騙了?”幾個百戶怒容勃發。
衛央道:“陛下是個念舊的人,對我們這些人苛責,但對身邊人,包括他的兒子,還有那些內侍和宮女,他都比較寬容。這件事,我估計陛下早就猜到了,沒讓汪公公調查,還不是明知這件事是誰幹的?”
廠衛一時默然。
“對襄陽也是一樣,甚至都有些縱容,”衛央無奈的吐槽,“本來說要出來走動走動,哪想到,大內人心雜亂,陛下自己不願意管,卻讓襄陽去整頓。”
出宮的時候,懷恩從後頭追上來,傳達了老皇帝的兩個意思,一個就是讓襄陽提劍鎮壓大內內廷,據說是有個宦官不願去皇莊,竟試圖在大內縱起一把火來,老皇帝也沒有暴怒,反倒提醒襄陽“寬大為懷”。
這話一說,這些番子百戶們心中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