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爺,大將軍去了後軍。”汪直雙目垂淚在車外說道。
老皇帝深吸一口氣,道:“太子妃那夜……”
一番話說來,王守仁瞠目結舌,直覺一顆心要跳出頸子。
“此事,楊一清知道,你知道,就不要讓別人知道了。”老皇帝吩咐,“待三兩年,皇孫長成,朕便假死脫身,此事王兄還不知道,到時候,少不得他要與朕在西陲待著,看你們這一代,給咱們漢家兒女,打造出怎樣一個四海八荒。”
王守仁張口欲說話,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的。
這太荒唐了,這也太荒唐了點。
“別無他法!”老皇帝聲色嚴厲,“衛央沒爭奪天下的野心,可他有濟世安民的雄心,他的麾下就算也沒有從龍之心,可天下大勢浩浩湯湯,西軍生產力先進,生產資料分配製度先進,中原王朝怎麼能抵擋?若抵擋,必血流成河,天下百姓死傷過半,中原百姓十室九空,得利的是誰?是那些大家族,是那些大地主,朕把這天下交給衛央,也只能把皇帝的權柄交給他,那些大家族大地主還要他去對付,在天下太平中解決問題,朕,不想再拖後腿,皇室也不能再當漢人的累贅,朕意已決。”
王守仁純粹反應不過來了。
怎麼就……
“朕沒有執念,或者說被現狀對比的沒有執念,”老皇帝笑道,“強漢盛唐,哪一個朝代能永享天下?沒有,從來都沒有,朕雖有天下,可找這麼下去,朕的天下唯有京師一城,乃至於皇城一城而已,何必呢?”
王守仁默默無語。
鑾駕進城,民心安定,又見大軍不進宅院不衝撞商旅,民心大定,唯獨居心叵測者滿腹愁雲。
一時懷恩送來了衛央和楊一清的奏摺,老皇帝奇道:“這廝又跑哪裡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去拜三義祠,去看桓侯廟去了。”懷恩道。
老皇帝一拍額頭:“常聽人說衛央喜看《三國》,還在給此書修改作序,他是認真的?”
“是,大將軍剛說,季漢,是史上第二浪漫的創業集團,他當親往紀念之,”懷恩道,“今年過年,大將軍還讓郡主她們去拜謁黃帝陵,要大張旗鼓,要莊嚴肅穆,還撥款一部分,要大修黃帝陵,炎帝陵,將來還要拜謁蚩尤,尊之為兵主,說,這是我漢家兒女的浪漫。”
“胡糟蹋錢。”老皇帝恥笑,但很快又傳旨,“朕也看過《三國志通俗演義》衛央修改的版本里頭常有令人心往神之之事,既行至此處,朕當為之慶賀,叫錦衣衛督察,命工部督造,修一下三義祠,重修桓侯廟。”
想想又不對,衛央在書中批註關公的最多啊,他怎麼不修關公廟?
“人傑唯追古解良,士民爭拜關雲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斜陽。”老皇帝拍手讚道,“朕自嵩山上聽到《鍘美案》,心中常想衛央的用意,如今瞧來他所謂的‘文化向心力’,看那大字不識一個的鄉民看戲的神態,朕心領神會。”
王守仁欲言又止。
“國朝表忠義,只拜嶽元帥,但民心所向也不可忽略了,如今既有《三國演義》,關公已自民眾口耳相傳中,進入士林崇拜,好事情,”老皇帝笑道,“也罷,此次回京,朕下詔,嶽元帥乃是人間地上守護神,關公尊奉人間天神,有何不妥?我漢家兒女,自古便不少英雄豪傑,敬祖宗,沒錯!”
王守仁大喜,與皇帝同看那奏摺,寥寥數十個字,看完兩人面面相覷。
衛央在奏摺後面又加了一張紙,上頭寫著的竟是……
喜歡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請大家收藏:()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