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央的太子太傅身份本只是個加官,與古來朝中功高蓋世的名臣一樣,算是位極人臣的一點象徵,不具有真正太傅官職的意思。
可如今這個職位顯然要做出點事情才好,老皇帝本打算遮掩一番好讓諸王暫且放心。
畢竟,以他這個身份,教育誰誰很可能就是下一代天子,這一點,諸王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數的。
但皇帝最大的底牌就是自己的年紀,這是諸王的底牌,也是他的另一種底牌。
皇孫沒法迅速成長為接受江山社稷的那個年紀,可老皇帝是熬不到皇孫慢慢長大那時候的。
諸王自然會“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他們會認為這也是老皇帝的意思。
這就麻煩了,衛央這個太子太傅的身份不去,諸王難以心安。
老皇帝正考慮著用什麼更貴尊的官職,或者是稱號之類把這個頭銜給換下來。
這下好,還有人提出讓衛小郎入閣了。
那好辦,那誰你們去把這件事辦妥了!
群臣們惶然,這是人能辦成的事兒?
戶部左侍郎訥訥不敢多言。
“此事,要不還是交給越王去辦吧,畢竟有襄陽郡主的情面,總好過旁人去說話,”左侍郎不說話,右侍郎卻有話說,於海寧請求,“若不然西軍自成體系,旁人恐怕連說話的機會都很難得。”
老皇帝心中一動,衛央是肯定不會入閣的,他才不會鑽進這個泥坑。
就算是將來攝政,那也不用入內閣——手握數十萬大軍還用得著進內閣跟這些老殺才拌嘴?
但若讓越王去勸說,失敗了也是打擊越王的自信嘛。
“不,此事不必旁人去說,越王勞苦功高,不當去華山一趟,何況鑾駕返京,他們也要返回哈密過年。”老皇帝想了片刻才說道,“何況,襄陽難得有個歸宿,不可打擾。”
內閣四老臣早就料到皇帝不會跑去破壞襄陽郡主的生活,但秦國公入閣真的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設計啊。
只要他入閣西軍基本上就可以保證至少再內閣的指揮下而不像如今連聽調不聽宣都難做到。
“陛下,雖說弱冠之齡入閣更古未有,但我朝先有宿、慶二位國公,又有財通天下的鄯善侯,秦國公入閣,那也是美事一樁嘛,不如就請二位國公上朝,問過她們的意見,若是能成,則她們出面,想必就算是秦國公入閣為相,西陲有那二位國公也足以應對瓦剌大軍。”李東陽請求。
老皇帝哪裡不知道他們的意思,他又何嘗不想吧衛央叫到京師先做事。
若是衛央能提前幾年到京師佈局,等皇孫出生之後許多路就走的更通暢了。
可那是個征戰天下的主兒,讓他在京師裡學這些老殺才?
他敢提著問天劍,挨個兒把這些老賊統統都幹掉。
“朕也是為你們著想啊!”老皇帝搖搖頭打消了這個想法。
不過,身為太傅自然也得有一些作為,思慮了一下,老皇帝吩咐:“內閣既有了,當號令朝堂,你幾位也當致書華山,至於選一位儲君的事,你們也抓緊,朕年邁精神不佳,做決斷上課,要一一選擇只怕很困難,”老皇帝話裡有話道,“群臣自有人選,你等出面也省得他們再私下串聯,對他們的名聲也頗為不利了。”
群臣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