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笑道:“眾人之意,正合朕意,就這麼定了。朕再提一人,如今四野戰起,北方要防範瓦剌韃靼,南方要平定倭寇之患,正是用兵之際不得為之,朕有意以兵部尚書劉大夏,加武英殿大學士,入內閣,其餘三位,須你等商議決斷,開始吧。”
謝遷立即問:“陛下,既如此,楊廷和如何處置?”
“楊廷和雖有失職,然功大,怎可處置?”老皇帝笑道,“朕有意加楊廷和太子少傅銜,賜銀印,文曰‘剛健自器’,留待大用以備諮詢,參、議軍國重事。”
沒球用!
群臣心中登時腹誹。
不過賜印可真是群臣尤其文臣眼紅的待遇。
此前,只有宣宗朝楊榮先後數次獲賜銀印,那是流芳百世的好名聲。
不過楊廷和這一個剛健自器的評論可謂是……既稱讚又抨擊。
李東陽心中又是喜又是憂,喜的是這位置算是拿到了。
可皇帝心意未明儲君不知會花落誰家,此刻擔任內閣首輔那就是屁股底下放著一個通紅的火爐子啊!
這時,他眼光餘光瞥見,謝遷劉健那兩個滑頭悄然向群臣們求助——趕緊毛遂自薦吧,我們絕對支援任何一個跳出來要內閣成員的二百五大傻子!
群臣們哪裡肯犯傻,不知誰帶頭竟齊齊往後退了半步。
噗——
李東陽忽的低笑出聲!
兩位老哥,咱們還是共同進退吧!
“陛下,劉健如唐代杜如晦,素來……”李東陽當即叩首,豈不料話沒說完,立即有人聲如洪鐘,“是極,大善啊,陛下,當朝有名言,叫‘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多謀的李公進內閣,多斷的劉公搭配進去,那簡直天造地設的好相國哪!還有謝公陛下萬萬不可放過他!”
群臣側目視之,竟然是英國公張懋那老貨在起鬨。
劉健渾身一發抖,連忙出班三叩頭,大聲道:“陛下,老臣年邁……”
“年邁好,年邁好啊,俗話說得好,這嘴上不長毛,辦事就不牢,”張懋大聲讚美拱火),“劉公之斷最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老臣對陛下的敬佩,猶如那滔滔的江水!”說完一豎大拇指,“慧眼識英才,說的就是陛下這樣的聖君天子啊!”
老皇帝照單全收:“英國公所言極是,朕也有意以三公為首,你等可有異議?”
群臣一起贊唱,都道:“陛下聖明,古來無雙。”
劉健滿嘴苦澀,謝遷低頭不語,這幫王八蛋,要不要先整死他們?
“那就這樣定了吧,李東陽為首輔,爾本有華蓋殿大學士之名,待再立功之後別有加封。劉健謝遷俱是一般,朕之意莫如劉健為次,考察儲君人選,諸君以為怎麼樣?!”老皇帝再問。
群臣們大聲讚美道:“再好也沒有了。”
“以謝遷為再次,執掌吏部大小事務,參贊大事,軍事麼,想必劉大夏足夠了。”老皇帝笑容可期,嘆息道,“如此,朕可安心了。”
那三人無話可說,劉大夏卻怡然不懼。
“陛下,內閣宰輔,要麼為三,要麼為無,還缺一人。”劉大夏出列詢問,“不知這第五人,陛下有無聖諭?”
“時雍有人選?”老皇帝料到他的想法是誰了。
“不錯,老臣之意,莫如以越王為第五。”劉大夏卻出人預料提了一個睡也沒敢提的人。
老皇帝笑容不變:“時雍直說。”
“陛下,越王為戶部尚書多年,今戶部尚書,尚且出自越王門下,軍國大事,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字,錢,越王及門生故吏長官天下財源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牢騷,為安重臣之心,莫如請入內閣,否則,不足以取信天下,不足以慰勞臣工意。”劉大夏一本正經道。
群臣們都險些交頭接耳起來了。
這老糊塗該不會高興昏頭了?不應該!
那他提越王是什麼意思?
“天下財源,多出越王府,這倒是正經的話,”張懋眨眨眼,皺眉請教道,“但如今……”
一轉眼,這老傢伙也明白劉大夏啥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