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劍而視之見凌厲霸道,竟是一把雙脊劍,也就是有人所稱的雙血槽長劍。
劍身與劍格之間有一寸黃銅外延,護著劍身尾部不被劍鞘鞘首之銅口所傷,也是護手用;兩道劍脊直伸到劍鋒,並作一處在劍鋒一寸之處收緊。劍鋒尖銳,姿態昂揚,劍脊高聳,神氣挺拔;而劍從陡峭,凌厲兇險,劍鍔鋒利,吹髮可斷。
“三尺劍鋒,尺二劍柄,堪合夫郎身長。”小郡主身材高挑,按照裁衣尺來量,也足有五尺三寸,也就是一米八一,衛央如今已比她還高半個頭,待長成之後,這將近四尺有餘可做雙手劍的長劍也稍微顯得有些長了,但對衛央來說最為合適。
衛央震動長劍灌注些真氣,常見有如龍吟,奇特的是原本瞧不見的暗紋也出現了,只見劍刃上雙龍激奮,如寒潭之中雙龍騰空。
真是一把神兵。
“卻不是神兵,”馮蕪輕笑道,“夫郎這些年上陣殺敵所用過的長劍,仗劍橫行所用的長劍,以及指揮千軍萬馬所用過的長劍,我們都收集起來,前年便請軍械局的師傅們錘鍊,以上百斤舊鐵劍,得精鋼三十餘斤,又加入一些礦石,這才打造了九柄鐵劍,大娘拿走了一把自用,留了兩把備用,郡主用一把‘滄海劍’,高嵐用一把‘冷月劍’,我自用一把‘素女劍’,青兒取一把‘瀟湘劍’,襄陽最愛那把‘莫問劍’,如今夫郎取用‘問天劍’,名劍俱有主也。”
衛央有點撓頭。
怎地還剩下兩把?
“天知道,人老了有個心勁兒,那也是個很好的由頭,不要管。”小郡主笑道,“此外同一批鑄造的長劍,論質量不比咱們家的九把長劍,但也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我讓人給華山派三位送去了三把,寧女俠回信,說他們很喜歡。軍中驍勇之士嘉獎的時候送一把,朱伯伯趙伯伯他們一家也拿了兩把,自家孩子也要有,這也能理解。此外,我們鑄造了一把‘定國劍’,爹爹回來後佩戴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看著衛央的臉色,小心地商量:“天子那邊……”
“你們做好的決定我雙手贊同,”衛央道,“家有賢妻,我心甚慰啊,好,取了名字就給送過去,畢竟接下來要算賬了,送點禮,相信皇帝也懂咱們的心思,他也不好出手阻攔了。”
好!
衛央不由又搶一步攬住小郡主的細腰,大大的讓她用了半晌功夫緊急重溫了一遍九陽神功的換氣之法。
“夫郎就愛捉弄人。”小郡主羞的不行連忙要張羅吃飯,“端午快到了,咱們正好去踏青。”
嗯,這裡頭有合理的解釋啊。
你看,端午節,我踏青沒啥問題吧?
“還要順路看一下植樹造林,一部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林還草工作進展的怎麼樣。”襄陽嘆息道,“如今我們西陲拿到戶籍的家庭便有一百萬戶了,算人口早已超過六百餘萬,還有一些偷偷跑來的,在這觀望的,經商的,旅居的,人口太多了,許多民眾已經在偷摸開墾荒地,若再不解決耕地的問題,糧食安全難以保證,醫藥方面的所需地,建築方面的用地,將會逼著咱們不得不加強在關內的農業安排,這很不安全。”
她甚至明確說道:“這幾年天下的氣溫波動很大的,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供應充足的糧食,一旦一處歉收那是要引起大問題的,我們的道路運輸還不足以保證各處供應都能及時送到。”
衛央越看越歡喜,如今的襄陽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盼頭,有精神,哪裡還會再有當年那般令人痛惜的頹喪?!
這很好,但是你那劍名莫問是不是可以改一下?
喜歡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請大家收藏:()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