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央對教育極其重視。
有多重視?
他去年與小郡主見面後,問她的第二件事就是教育問題。
小郡主當時還很自信,回答說第一年投入了三千兩白銀,第二年五千兩,第三年全西陲共計教育支出三萬兩,她以為這已經夠多的了。
卻不想衛央回覆:“你算一算全年支出所有專案中,教育支出只佔了幾成,有一成嗎?”
根本沒有到。
一成的一成都不到。
小郡主遂問多少合適,她送全年全地區三萬兩起步,一次加價就三千兩了。
可衛央連回了七個“不夠”。
他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並不是徹底明白,可他有極其寶貴的指導。
他不懂該做什麼,有一位老人手把手地、留在書上地教他該去做什麼;他不理解的不明白的,老人做過給他看,他先去跟著學就是了,在做的過程之中逐步體會學習,隨著閱歷的增加,不懂的也都懂了。
教育之中他尤其注意基礎教育,第一就是識字率,並排的就是基礎算學的推動。
因此西陲這邊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是足以令朝廷絕望的。
朝廷的錢都發給之乎者也了,在硬體設施與人才培養上是沒有實力增進更多基礎教育的。
更何況,最好的物件兒先用在教育上。
“這些玻璃是經過長期測驗之後,除了易碎再沒出現別的問題,這才拿出來用的。”守備是研究所警備人員,站在人群前頭說,“這是第一批先用在小學的,過些天有了更多,要用在中學,正在修建的醫學院是第二批中首先運用於大學的——當然這只是計劃,如果多的話,講武堂與其它一些技術類學校也要用上,再然後才可推向市場,到時誰家要用誰家掏錢買,王府也要掏錢,因此,還希望諸位有門路的,有渠道的,都不要來研究所找啐了。”
技術人員拿著刀,上頭有“他山之玉”,刺啦劃下去,周圍人一陣心疼的驚呼。那麼大一片玻璃,拿到哪裡都是價值連城的物什,他們就這麼劃破了?!
“太浪費,原本可以產生更大價值的。”來參觀的外地商人們惋惜著。
就連哈密人也心疼的打哆嗦。
“這也不對勁,你們看一下安裝手冊。”技術人員們嚷嚷著,還有人訓斥跑來就近觀察的,“那是膩子,你看那個幹嘛?”
我鄉下來的啊,看一下都不行嗎?
一時間窗戶撤掉了花窗,換上有合頁的木窗,技術人員小心地裝好了玻璃,用膩子封堵,一剎那,人群響起一陣不絕的驚呼讚歎之聲,只見透明純淨的玻璃之內,學堂中課桌一律用土黃色,桌上還擺著課本,人站在外頭,竟瞧得清清楚楚。
有人走上前衝著窗戶一伸手,手指碰到玻璃的時候,連動也不敢動,半晌,才啊的一聲驚道:“真的有攔擋!”
守備笑罵道:“待市場有了,買回家自己瞧去——小官人可都說了,此物決不許高價,要讓西陲軍民,家家用得起,戶戶買得著,哪個敢囤積居奇,那是要用即將訂立的《經濟法》懲罰的,可都記住了?”
這話是衝商人們說的。
有商人心中明白,就算再便宜只要運到關內那就是高價品。
“何時能售賣?造價幾何?利幾何?要指定供應商嗎?是否如細鹽?”商人們一擁而上。
更有安定等地的閒人問:“其它幾個衛何時能有?”
守備奇怪道:“你們沒看到大早上幾輛車出門?其它幾個衛也要在這兩日同步安裝,有了這物什兒冬天都不用點燈,白天就能如夏日般讀書,你當只有哈密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