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央連比帶說到半夜,基本上能明白的就都明白了。
哦,這只是一小部分人。
“大概就那麼兩三個,大部分憨批是聽不懂的。”衛央心裡嘆息,但卻面對著不斷點頭的一幫土錘,他們要聽懂了他把那土山吃了去。
小郡主笑道:“以你之意就是我們用一套西陲軍的新標準,最高是爹爹,為大將軍銜,且無可替代。其下諸位叔叔伯伯任上將,且為正,一人為本部參贊上將軍,處理本部日常事務;一人為編練上將軍,負責軍隊‘教、醫、學’等大小事務;一人為輜重上將軍,管了全軍輜重調配、研發、生產等事務。再立一位參謀上將軍,管情報、作戰、偵察等大小事務;又設內務上將軍,管轄軍中升遷、處罰等事務,是不是?”
“還要管軍中的思想和行動,這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建議下設各軍、衛、營、百人隊、三十六人隊、十二人隊均要設立與軍將、衛率、營將、百人將、隊正平級的內務將,此事我有詳細的考慮,回去後給你計劃。”衛央道,“這裡要說的還是這幾個職位,比如編練上將軍,還要管我們軍中設立的學習夜校,將來還要管我們自己設立的軍校,根據朝廷的規矩設立的武備國子監等教學事。上將軍為高,自是總領一切的,但畢竟精力有限。比如參贊上將軍,常駐衙門當有專門管理參謀人員的正將或者是偏將,那麼也應當配備相應的管內務的正將或者是偏將,大事當商議,小事各分責,這是最要緊的一個職位。”
小郡主也有些撓頭不已了。
這麼做只多了許多職位!
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軍情之事當簡明扼要,要這麼多職位幹什麼?”她不是很理解。
衛央道:“數十萬大軍,單憑簡單的統屬關係是維持不了多少年月的!越正規,越繁瑣,這已經是最有效的設定了,若數十萬大軍只用最簡單的統屬體系,長此以往自己會先亂起來。”
內亂。
小郡主當即明白他的意思了。
“那我們做什麼?”她感覺衛央不至於把他們兩人放在誰的統領下。
衛央果然道:“我們有那個軍銜就行,外出打仗的時候可統領大軍,回到家還是交出軍權,回家好好練武去罷。你若不嫌累,那你也當個什麼編練上將軍,我是不肯的。”
那我也不肯。
“這麼算下來,我軍有大將軍一人,上將軍五六人,正將軍三五人,偏將軍十餘人,這是可稱將軍者也。正將軍分管協管一部,或為一支實力最強大野戰軍之首。偏將軍領軍,一衛之將軍。其下有各營,營將也可為將,但大多為校官。總體而言,兩伍為一火,三火為一隊,三隊為一百,三百為一團,三團為一營,三營為一衛,三到五衛便是一軍。”衛央道,“平時以一軍為一個駐紮點,戰時以一軍為大兵團作戰基本單位。但這裡有一個前提,便是將正軍與輔軍區分開,正軍乃職業軍人,輔軍是輔助人員,正軍自輔軍中選拔,輔軍自民眾間招募。”
高娘子請教:“戍軍怎麼算序列?”
“正軍與輔軍相配合。”衛央道,“既要選本地人,又要用外地人,本地人容易抱團,且形成固有的利益群體忽略西陲大局,外地人遇到戰爭則想著自己家鄉。一般而言,輔軍家小在身邊,一月有一次探親假,正軍則不同,須分開生活,駐軍與家鄉常是兩個地方,但待遇要更高。”
小郡主完全聽懂了。
這不是府兵制與募兵制的相結合麼?
“正是。”衛央問高嵐,“你想當什麼官兒啊?”
“匹配上就好。”高娘子十分隨意地道。
以她要單獨領賀蘭山那一支也得至少是個正將,這是決計沒有疑問的事情。
此外,叉失裡守將應當是野戰軍與戍軍一起統領的正將。
青海指揮使也當有這樣的許可權。
“如此算來五七個正將也不夠呢。”小郡主算了一下道。
衛央卻不提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