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大軍在中途紮營。
衛央軍隊扎住陣營,便叫人傳令中軍兩營來見。
今日他們不值守。
營將在路邊找到衛央,見他拿著工兵營新配發的小鐵鍬在修路,兩人忙攔擋。
一人道:“這些小事咱們能做得好。”
衛央停下手看看兩人,奇怪地問道:“那你們怎麼不做?”
什麼?
這修路不該是工兵營與民夫的事情麼?
“大軍踏過的土地,須有一條指向性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往後修大路的基礎。自哈密到蒙古衛如今數百年來處處有小路可行,唯獨這道路破敗不堪,若不是軍情緊張,許多人把這事兒都忘了。”衛央叫二人先坐下來,指著不足半丈寬闊、路面坑坑窪窪的道路問他們兩個人,“這樣的道路,軍情緊急之時須多少時日才可運兵到關外?”
兩人一計算,至少要耽誤半日。
“這還是行軍,若運糧更忙。”衛央道,“這些事我們若不去做,拖來拖去就成了慣性了。北庭要修通往叉失裡的道路,工兵營要修通往北庭和叉失裡的道路,他們人手很不夠了,自哈密到關內的道路須我們來修。往後大部隊拉練,我看也不要做那些無用功了,就一個,修路,待鋼鐵產量上去,我們還要修一條軌道鐵路。”
這可真令那兩人震驚了。
土路多省錢,要修一條鋼鐵鋪成的道路要多少好鐵啊?
“不是用鋼鐵鋪路,先以石頭穩定地基,再以木頭穩固地面,上頭修兩條鐵軌,我估計,開始只能用馬拉,或者用牛車,這裡的道路比較平坦,修好後,一次可運輸更多貨物,節省大量成本。”衛央道,“不過這可能要十數年發展成果才能有富裕,目前還是以土路為主。”
那兩人會意,當即點兵馬過來幹活。
只不過,營將們一起來勸說。
衛央受傷的事情六軍都已知道,他目前還是以休息為主。
“還是要多活動活動,有神功治療,三五日可好,好了,咱們人手足,把這塊丘陵挖掉,以後道路繁華了,西陲經濟發達了,享福的是咱們。哦,第九營不準來,半月識字不到一百個,今晚我抽查。”衛央看了一眼九營的營將。
各營留守人馬煮好飯菜,一個丘陵已被挖掉,低窪的路邊墊高了足足三尺,接下來再挖掉兩個丘陵,十里之內一馬平川之勢。
“實際上道路兩邊可以住一些人更好。”衛央與營將們蹲在路邊吃,暫且用的都是各自攜帶的木頭碗筷,他甩了下筷子。
幾個營將七嘴八舌建議,說來說去只說到兩個字——人口。
西陲的人口太少了遠遠沒有達到資源供應的臨界點呢。
“此事不著急,只要我們打勝仗,多的是人口前來投奔,但城市容納人口的上限是恆定的,哈密如今人口就已經飽和,要想再發展,必須搞衛星小城,哦,也就是所謂輔弼城。”衛央忽然問,“我軍如今數量眾多,你們可想過如何統一整編的事情?各有什麼打算?”
營將們愕然。
此事怎可交給我們考慮?
“我的意思是,我們要分戍軍與野戰軍,戍軍專守城,統一訓練後,按照號碼進行整編,而後一衛分配到一座城池,以三年到五年為界,並作屯田軍。野戰軍分幾個駐地,如叉失裡,如北庭,戰事起,則各軍奉命而出擊,若有大規模作戰,則各軍集結,以優勢兵力進行主力決戰,你們看怎麼樣?”衛央想聽聽營將們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