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老頭兒一時歡喜一時惱火,連參加勞什子慶功會都全然忘了。
對。
我們不是不參加,而是我們把這件事給忘卻了。
這是他們在次日晌午跟皇帝解釋的。
皇帝神色頹敗,強打精神道:“犒賞一事不可再拖,王兄回去後,與懷恩宣傳旨意,朕雖有顧慮小兒輩年少輕狂之意,但絕無不加犒賞之心。王兄王爵不改變,加食邑八百;諸老臣俱有封賞此不必多提。朕已知傳國王寶是真的,故此,賜衛央北庭侯,食千戶,賜世侯之約;賜郡主平陽侯,非平陽地侯,為齊平陽剛男兒之意,世侯,賜世侯之約;賜高嵐賀蘭侯,世侯,賜世侯之約——一次三個侯,俱是世侯,當可告慰軍民心了。”
這話裡也有埋伏,後兩個世侯食邑多少戶呢?
趙允伏懶得打聽,只拱手感謝。
皇帝似乎才想起來,加一句:“俱是千戶侯。”
左右也不要朝廷出銀子,若要朝廷出銀子也要西陲先交稅錢。
趙允伏稱謝:“老臣必將陛下厚意帶回去給六軍。”
卻聽皇帝又問道:“朕聽說衛央尚未成年,是不是這樣啊?”
幹嘛?
老頭兒立即警惕。
皇帝斜靠著扶手說道:“少年將才,豈能無良媛相配?昨夜裡,越王與朕說起此事時,朕才反應了過來。只是很為難,越王家的小郡主,王兄你見過,嫻雅安靜的一個小孩子,朕膝下無一個女兒,每每將這孩子當自己的女兒。可劉大夏又說,豫章侯有小女,正年是最合,因皇后之故,朕甚是猶豫,一時是左右為難。”
老頭兒大怒。
越王的女兒的確很好,如今也正是十六七歲的年紀,樣貌很過人、品德也不錯,且還是點蒼派的傳人。可那小丫頭早就許了別人,少年們都在點蒼派學武功,看著很情投意合。
至於豫章侯,那是先皇后之兄,其人是個極為傳統的讀書種子,大女兒嫁給探花郎,二女兒嫁給小解元,那兩個可是世代讀書門戶,由此誰不知豫章侯壓根瞧不上這些勳貴的子弟?
“可後來,趙王又進言,皇貴妃孃家的孫女,如今正二八之齡,好學劍,也讀書,那也是不錯的人選啊,朕就為難了。”皇帝請教道,“王兄可為朕選一下,你瞧著哪家的女兒更合適?”
老頭兒不接茬兒,只揭露本質:“越王之女,陛下安心他與衛央聯姻?連妃侄孫女,且不說陛下,楚王能不哭嚎嗎?豫章侯縱會答應,趙王察覺不到陛下的用意乎?何況我西陲軍民,並不願參與……”
“不,還是要參與的。”皇帝坐正了身體。
他很是苦惱,但也無奈了。
“楚王如今轉為魏王爵,但他知道不可為國君,這不必擔心。然趙王暴戾,為私計竟出賣火炮給敵國人,朕絕不容他。越王自不能榮登大寶,有讓他退出的東西。因此只剩下秦王,這孩子體弱,極其討厭武功,朕之意,王兄當保護他,此事交給別人很危險,王兄不參與,朕才最放心。”皇帝苦笑道,“他也太小了,朕雖順著趙王的意思,提升了他將近兩歲,早早又放歸西安,可畢竟這為君之事他一竅不通,也懶得交結外臣,朕怎可放心?若王兄願意幫助,朕這番怒衝衝回去,秦王與王兄往來,在外人眼裡自更無繼承大統資格,那樣才能最安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