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雖為一代宗師,但卻心思不正,下場乃是咎由自取,不過本侯也沒虧待他,將他好生安葬在嶗山之上,也算對得起他墨家鉅子的身份了!”陳旭說完之後停下來看著方才說話的方士,“但這些和方仙道有何關係?”
“侯爺明鑑,當初黃石公作亂,聚於琅琊的一些神仙家和方仙道也有參與,那上書始皇帝出海的方士盧生,便是當地的方仙道首領,其與方仙道名士宋毋忌,正伯僑等來往密切,黃石公被侯爺用仙術鎮壓之後,墨徒四散,方仙道眾為了避禍也四散而去,盧生正伯僑宋毋忌等人不知所蹤,方仙道大量門徒便投奔安期生來到吳中,目前就居於岱山、桃花島和白華山上,開闢新的道場煉丹修行……我等皆是無門無派之徒,尋訪名山大川和海外這些人跡罕至的島嶼,希望能夠找到上古神仙留下的通神馭鬼之術……”
聽完老者正陽公的解釋,陳旭哭笑不得。
這個時代神鬼之說非常流行,就連陳旭就是利用大眾的這種心理臆造了一個太乙仙尊夢授天書,才能夠在這個蠻荒的時代活得如此的逍遙自在,一個莫須有的藉口,就讓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整個大秦對他恭恭敬敬甚至頂禮膜拜。
方仙道,也就是正伯僑那些人,主要研究的就是煉丹煉藥妄圖長生不老,醫術相對來說比較高明。
《山海經·海內西經》雲: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猰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拒之。因此在道家看來,古代的巫師,皆都掌控不死之藥,因此他們都努力的研究巫術傳承,希望有一天也能夠煉製出不死之藥。
但相對於這些鑽研巫術醫術煉製丹藥的道士來說,還有一群人不煉丹,主要是研究各種劾鬼之術,所謂劾鬼之術就是抽籤畫符,用一些很古老的數術和祭祀等方法來溝通鬼神。
《雲夢秦簡》的《詰咎》篇記載了剌厲)鬼、棘鬼、陽鬼、哀鬼、暴鬼等許多鬼名和披髮、呼名等劾鬼法。戰國時期也有大量方士研究這些東西,比如出行看日期,修房子看地形,動土擇吉日,甚至車馬出行看方向等等,信奉的人還會請方士在自家的房子馬車上畫各種劾鬼的圖形來達到溝通鬼神驅除災禍保佑平安的目的。
當前的市面上有很多這種關於劾鬼之術的書籍,實際上就是畫符唸咒看風水的一些原始形態,水輕柔喜歡收集一些書籍學習,陳旭沒事偶爾也會翻看一下,總體來說繼承的就是巫術的一些祭祀形態。
也就是說方仙道主要鑽研醫術,屬於煉丹派。
而眼前這一群方士主要研究畫符驅鬼跳大神,屬於符咒派。
實際上墨家嚴格算起來也是道家的一個分支,因為他們梳道髻,穿葛衣麻鞋,尊天明鬼,兼愛非攻,研究數術機關,歸結起來應該屬於道家的煉器派。
甚至更推廣一些來看,當世最大的學派儒家,其核心思想依舊是道家理論,只不過為了更加世俗化符合治國的理念,儒家將神鬼概念更加虛化了而已,但敬天法神一直就是儒家的傳統。
孔子游宋,有人問他是不是聖人,孔子說我不是聖人,聖人在西方。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這句話後世爭論比較大,但主流的看法就是孔子認為當世若是有聖人,就是居於西方之國的老子。
而這個西方之國,指的就是周或者秦,絕對不是後人臆想的印度,而聖人也並非指釋迦牟尼。
孔子對老子推崇如此,自然儒家也對老子推崇備至,儒家可以反對百家理論,唯獨從不去詆譭道家學派。
“這安期生能得方仙道門徒的追隨,想來也還是有些淵源,不知又是何來歷?”此時閒著無聊,陳旭便順便打聽一下更多的方道群體的內幕。
“安期生者,吳越齊燕諸地呼為千歲翁,又曰安丘先生,其師從河上丈人,正伯僑、宋毋忌等方仙道名士,皆出自河上公門下,自稱方仙道門徒!”一個方士解釋說。
“這麼說來河上公就是方仙道的開派祖師,安期生與正伯僑、盧生、宋毋忌皆是同門師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