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送回的奏書經過始皇帝的審閱和三省六部的討論之後,於七月中旬正式開始推行軍制改革。
首當其衝的就是西軍三萬大軍。
眼下已經入秋,始皇帝要求在一個月內從拱衛京師的四座軍營之中遴選三萬年輕軍卒全部到達隴西軍營進行統一按照新的軍隊建制配備各級軍官進行訓練,傳達新的軍律和軍爵法案,等熟悉之後前去替換李信和江琥兩路大軍。
與此同時皇帝正式下發詔書授蒙恬西部戰區大將軍職務,上將軍銜,下轄三支騎兵師,分別命名為大秦第一騎兵師,大秦第二騎兵師和大秦第七騎兵師,各騎兵師下轄十個騎兵團,李信、江琥分別被授予中將軍銜,分別統領第一第二騎兵師,師團各級軍官也都會按照新的軍隊建制授予新的軍銜和新的稱呼,往日的伍長什長百將校尉都尉全部作廢,取而代之的是班排連營團的建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了配合新的軍制改革,三支騎兵師和下屬團營連排的番號以後都會繡在新配發的軍服和專門製作的金屬銘牌之上,因此紅星搪瓷廠、涇陽軍械廠和櫟陽軍服廠以及機械廠也得到命令開始趕製新的裝備和冬季軍服。
除此之外,始皇帝再次下令從內史、隴西、漢中河東四郡尉卒中挑選三萬年輕兵卒補充進入關中四營,同時要求四座軍營也開始推行新的軍隊建制,執行新的軍律軍爵法案,四座軍營也被命名為中部戰區直屬四軍,一共八個師,分別命名為大秦警衛第一師到警衛第八師,下轄各團營連排也分別命重新命名,各師團同樣分別授予了新的軍旗和番號。
而被抽調了尉卒的郡縣則採用新的兵役法開始徵召為其兩年的更卒,同樣開始進行新軍制的改革,郡城以團建制,轄二到四個營不等,縣城以連建制,轄一到三個連不等。
陳旭設計的這個軍制改革是一個聯動的過程,地方兵卒和國防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採用的兵役制也完全不一樣,因此一旦開始推行新的軍制結構,從朝廷到地方鄉鎮都要跟著改變,執行起來牽扯的事情非常多,因此這也是陳旭提醒始皇帝要徐徐推進的原因,不然全國同時推開,必然全國混亂的一塌糊塗。
加上還有大量退役下來的將士需要妥善安排,因此就是單單西軍三萬將士的軍制改革,就已經讓整個朝堂各個署衙和無數官員忙的栽跟斗。
皇帝和滿朝文武在咸陽忙的一塌糊塗的時候,陳旭此時卻已經優哉遊哉的帶著一群妻妾兒女一路遊山玩水去了南方。
五月回清河鎮,既是因為妹妹杏兒要出嫁,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是接下來針對九年大劫的安排,他需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避開人的耳目。
從當年跟隨扶蘇進京到今年為止,出門八年了,陳旭一共只回過三次清河鎮,第一次是為了提前娶水輕柔,第二次是當上了左丞相,今年第三次回來,身份再次發生了變化,已經變成了太師。
太師突然返鄉探親,整個南陽為之震動,因此陳旭帶著家眷雖然一路低調而行,但等到達南陽的時候,迎接的官吏名流商賈平民早已在宛城外三十里等了好幾天,其中還有許多專門從各縣城鄉鎮甚至是清河鎮跑去的百姓,接到陳旭之後一路敲鑼打鼓將其迎接進入宛城。
面對父老鄉親的熱情,陳旭沒辦法,只好下榻宛城的清河酒店停留了兩天,輪番接受了南陽官紳商賈和百家名士的拜見之後才帶著大車大車的禮物離開宛城回清河鎮,在路過雉縣之時,數萬民眾充塞於路迎接叩拜,走走停停順便視察了雉縣附近開設的幾個工廠,又接見了當地的官員士紳和商界代表,觀摩指導一番之後回到清河鎮已經距離端午節只剩兩天了。
為了慶賀陳太師的迴歸,清河鎮在端午節當天舉行了盛大的節日慶典,開設大集,燃放煙花,在小清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划船搶鴨子比賽,陳旭還為比賽獲得前三名的選手派發了五百錢的獎金和一個搪瓷臉盆,一塊百花香皂。
這場盛大而熱鬧的歡慶活動不光讓整個清河鎮的民眾興奮異常,就連整個雉縣十餘鄉鎮甚至包括附近縣城的民眾也都聞訊而來,參加這場規模浩大而且熱鬧非凡的慶典活動。
而在端午節當天,陳旭和一群妻妾親自包了數百個粽子,去看望了鎮上的孤寡老弱和為清河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匠工和小學的幾位教學的老夫子。
清河小學的校長陳老夫子去年去世了,木匠劉二娃也在今年開春去世,陳旭傷感不已,親自帶著妻兒去墳上祭拜一番,給兩位的家裡也送上了一些錢財和禮物表達哀思。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