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內公交公司帶來的變化雖然很大,但遠不如城外的變化大,上到皇帝下到販夫走卒,最讓人關心和每都要討論的都是渭河大橋的進展速度。
半個月過去,大河兩邊的引橋已經初具規模,挖開的河堤用青石砌出來寬大的石牆,這些石頭都用水泥砂漿粘合在一起,乾透之後宛若鋼鐵一般堅固。
兩岸堆放的建橋用的水泥砂石鋼筋宛若山一樣。
河中心的沙洲已經成為了工地的中心位置,照樣堆砌著大量的木竹石料,兩座橋墩已經澆築即將完工,河水之中用粗木和竹子搭建的腳手架已經即將連成一體,看起來密密麻麻如同一座竹木搭建的牆壁一樣將渭河兩岸連線在一起,看起來非常壯觀。
下方七八里外的水壩已經早已修好,磨坊也已經修好,今是安放大鐵磨的日子,因此陳旭一大早便乘車到了大水車的位置。
這個訊息前幾就已經被好事的圍觀者透露出去,因此一大早水壩附近便圍堵了上萬民眾,騎馬的,乘車,騎驢的,推車挑擔的,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販夫走卒,熙熙攘攘把水壩附近圍的水洩不通,喧囂之聲沸反盈,吵嚷喧譁之聲咸陽城都聽的見。
“快,讓開讓開,侯爺來了!”人群吵嚷喧譁之中讓開一條路。
陳旭的馬車在一群護衛的護送下從人群散開的通道中行駛到河邊。
“參見侯爺!”陳旭下車之後,趙擎胡寬史祿麻桿公輸勝等人帶著一大群管事和匠工一起拱手迎接。
“免禮!”陳旭擺手下車,看著已經運送到河邊的一副巨大鐵磨,走上去挨著轉了一圈觀看了一遍。
這幅大鐵磨的直徑和工廠的那副大鐵磨直徑差不多,重量五千餘斤,底下的一扇稍薄一些,上面一扇稍厚一些,而且扇體四周還有一圈均勻分佈二十根圓形鐵齒。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的大鐵磨澆築非常順利,從制模到澆築完成只用了六時間,中間沒有出現任何意外,然後動用了一輛特製的鐵輪鐵軸的四輪馬車,用五頭犍牛和上百刑徒才將這副大鐵磨運送到河邊。
而此時鐵磨四周圍聚了許多身穿錦袍和官服的人,其中有閒職的王侯,也有工部和科學院的官員。
一群人亂七八糟打過招呼之後,張蒼迫不及待的拉著陳旭的袖子激動的:“侯爺趕緊安排人放置鐵磨,蒼很好奇這大水車是如何驅動鐵磨運轉的!”
“不錯不錯,清河侯趕緊安排吊裝!”幾個身穿錦袍平日無所事事的侯爺也都迫不及待的催促。
“不著急,待本侯去磨坊仔細檢視一下安裝位置再!”陳旭面帶微笑的走進還沒封頂的磨坊之鄭
磨坊中央挖出來的一個大坑已經被修成了需要的樣式,中間一個比鐵磨還大一圈的圓形水泥墩子,中間有一個圓形的凹坑,大剛好和鐵磨直徑一樣,凹坑中央還有一圈胳膊粗細的鋼筋,露出來大約五寸,這些鋼筋嵌入水泥墩子裡面足有一米,而且每一根的位置剛好對應鐵磨下扇底部的一圈孔洞,這些都是經過精細測量之後安裝的。
水泥墩子四周是用水泥修建的一個圓形傾斜的出料斗,鐵磨轉動之後磨碎的石料和水泥便會落入料斗之中順著流下去,落入到下方一個傾斜的通道之中,下方同樣有一個儲料池,幫工將儲料池中的石料裝入斗車,然後有人在通道上方轉動絞盤就能將斗車拉扯上去,當然用人力推送也可以。
總體來,這個設計是一個帶有後世半機械化性質的工廠,如果能夠設計出傳送帶的話,那麼無論是投料還是出料都將變得快捷輕鬆無比。
可惜沒有動力,任何好的想法都無法實現。
陳旭把磨坊內外仔細檢查了一遍,並且還用鐵錘使勁兒錘了固定鐵磨的鋼筋幾下,發現如同在和一座大山較勁,砸的鐵錘彈起老高火星四濺,卻是半分動靜都沒櫻
“好了,準備吊裝鐵磨!”陳旭丟下鐵錘點頭。
“各單位注意,準備吊裝!”作為這次鐵磨吊裝總指揮的胡寬興奮的大吼。
一群兵卒將四周圍觀的人都呵斥著往後退,而早已擦拳磨掌準備好的麻桿和公輸勝立刻大聲指揮一群身高體壯的刑徒用繩索將鐵磨的下半扇用粗大的木槓抬起來,嘿呦嘿呦的喊著號子將半扇鐵磨抬進磨坊之中,幾個負責安放的工匠趕緊站在水泥墩子四周開始觀察鐵磨下方的孔洞和鋼筋的位置。
“左~左移半尺~”
“轉動三寸~”
“好,慢慢下落……慢,停……再往右半寸……”
隨著幾個匠工的指揮,一群衣衫襤褸的刑徒抬著鐵磨慢慢調整,前後也不過十分鐘,鐵磨下方的孔和所有的鋼筋全部對準位置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