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陳旭到來,裝訂區的管事和一群婦女都嚇的趕緊站起來行禮問候。
“你們忙你們忙,勿用管我們!”陳旭連連擺手,然後拿起一本已經裝訂好的書翻看起來。
因為是期刊,一冊只有四十頁左右,不算太厚,因此裝訂起來也不是太困難,旁邊有幾個識字的幫工把一排印刷好的封底封面和內容按照書頁序號擺放在一個木架上,然後從頭到尾從每一摞中拿起一張,一路走完就是一本書的全部內容,然後送到切割臺切割整齊,再然後再送到打孔機上打孔。
打孔機是工廠製作出來的,和錢幣衝壓機差不多,一塊木砧上有五根鋼針,把切好的一邊放進一個木槽中夾好,然後搬動手柄壓下木砧,就會在書的一側打出一排五個孔,然後將這些打好孔的內容送去給一群婦女用麻線裝訂。
百家論壇的內容陳旭早已大致看過一遍了,而且內容都是很嚴肅的策論,陳旭也沒興趣看,其中許多並不符合他的改革意圖,但作為一本專業期刊,最主要的還是要引起更多不同層面的討論,因此陳旭也沒太過在意,辦期刊的目的是吸引那些百家名士的目光,讓他們有一個可以發表意見的地方,以此轉移他們的興趣,免得在咸陽和其他地方鬧事。
何況眼下撰史館和書局又網羅走了一大批有名望的人士,這本期刊慢慢會蛻變成一本學術期刊,最後成為一個當官發財的評測專案。
能夠在這本期刊上發表文章,既是一種榮耀又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就像後世的官員喜歡在一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一樣,出來既有面子,而且還能得到各界的關注,如果寫的合皇帝胃口,提拔去當官就水到渠成了。
“見過侯爺,魚粱公、陳秘書!”聽陳旭來印刷廠視察,印刷廠的主管龐雀趕緊帶著幾個手下迎上來打招呼。
“龐主管辛苦了,我們只是來隨便看看!”陳旭把手裡的期刊放下。
“侯爺日理萬機難得來一趟,這裡人多嘈雜,還是隨屬下去辦公室休息一下!”
“嗯,也好!”陳旭點點頭,帶著一群人跟著去了印刷廠的主管辦公室。
隨著書局的開張,接下來很快就應該有一些書籍開始印刷,這些都需要提前做一些安排,而作為印刷廠的主管,龐雀的任務自然很重要。
在沒有廣播電視網路電腦等娛樂專案之前,看書讀報就是文化人最重要的娛樂手段,而隨著大量紙質書籍的陸續上市,文化饒生活也將很快極大豐富起來。
以前一冊書數萬甚至十數萬字,就是一部皇皇巨著,比如呂氏春秋,全書二十六卷、一百六十餘篇,共計二十餘萬字,刻寫的竹簡足足裝了一大櫃子,光是整理謄抄陳平和孫叔炅就用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最後變成了不過千頁麻漿紙,如果採用報紙用的字型印刷下來,厚度還能減少大半,最後不過區區三百頁左右,裝訂成冊也就三五本的樣子,裝衣袋裡面就可以帶走。
因此在用竹木簡牘的時期,任何一本書想傳播開來都不容易,想看到一本完整的書更不容易,一本好書都視若珍寶絕不會相借,因此想看的人還得求爹爹告奶奶的去傳抄,因此有人想把一整本呂氏春秋刻抄下來,光是竹簡都得上萬片數百斤,莫是窮人看不起,富人也看不起。
而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古代典籍許多人都只能看到部分內容甚至隻言片語,一冊書籍翻來翻去翻斷了麻線,最後就只能滿臉懵逼開始組裝,如果組裝錯誤,許多內容再次流傳出來就完全變了樣子,最後就變得越來越不靠譜。
所以紙張才是人類文明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這也是為什麼唐宋時期印刷術發明之後詩詞文化會突然爆炸式發展的原因,有了印刷術,大量的書籍才能大量出現,讀書人也才能看到更多的書籍得到更多的知識。
而知識的傳播才是人類真正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因此眼下印刷廠的存在至關重要,隨著大量的書籍上市,各種耕種、養殖、醫藥、製造、農田水利的知識才能很快傳播開來,而不是光靠幾個積累了經驗的匠工慢慢教授學徒來推廣所能達到的速度和效果。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