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報紙銷售除開沿街吆喝售賣的報童之外,還在咸陽城幾個文士和商賈雲集的區域專門設定了十多個售報亭,其中還有一個設定在朝議大殿的門口,是皇帝御批的,這些售報亭統一用木頭搭建,方圓不過一丈空間,和後世的售報亭差不多,不過裡面日常出售的只有一份報紙,不過隨著印刷廠的不斷擴大,撰史館和書局以及百家論壇期刊的出現,以後各種書籍雜誌會越來越多,這些售報亭的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
合理引導,健康發展,這是陳旭創辦報社的初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創辦撰史館,既是為了趁著如今大秦史料豐富,便於收集整理,提前將散落民間的一些古老史集收集起來儲存,同時也是為了化解一部分上躥下跳的各家門徒。
書局同樣是這個打算,大周是華夏文明空前繁榮的時代,歷春秋戰國直到如今的大秦,詩、書、經、子集浩若煙海,皆都是數百上千年傳承下來的先賢智慧結晶,毀滅斷絕任何一種,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損失,何況其中還有大量涉及軍事、治國、耕種、養殖、醫術、計算、音樂、美術、識字、占卜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典籍,將這些本來不成系列的知識重新彙編整理,最後成就一部華夏先秦文庫,而且能夠把這些書籍和資料妥善儲存傳承下去,陳旭相信,即便是他穿越到大秦什麼都不做,這件事也足夠他名垂青史。
華夏之所以能夠在戰火甚至滅亡的邊緣一次次浴火重生,就是和這些千古傳承的文化分不開。
世人以詩為美,以經為德,以書為尊,以禮為綱,形成了華夏文明的脊樑,並以此傳承數千年而成就永不坍塌的信仰。
後人都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饒信仰就是自己的祖先。
他們尊重亡者,祭拜先人,以不給祖宗丟臉為己任。
而這種初步的信仰,正是從大秦開始。
秦始皇雄才大略將華夏一統,後世中原無論哪朝哪代的帝王,都要向秦始皇看齊,只有功勞比秦始皇更大,才有臉去封禪泰山,才有臉去祭拜三皇五帝祭告先祖,告訴他們自己立功了。
歷史上自秦而降,華夏傳承兩千餘年,但總共只有六位皇帝封禪過泰山,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宋真宗只是祭拜,也沒封禪,因為他雖然想,但也有自知之明,至於其他的帝王,根本就沒敢去祭拜泰山,因為沒有哪個帝王會覺得自己比秦皇漢武做的更加優秀了。
即便是與秦皇漢武齊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數次想去封禪泰山,都被大臣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了,直到死也沒完成這個心願,徹底是鬱悶死的。
而文明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文字的成熟和廣泛應用,眼下的大秦,讀書人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即便是貧苦之家也可能有讀書識字的人,而且逐漸形成了一個士族階層,因此報紙這種融匯百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便成為了士族和讀書人非常喜歡的東西,幾乎百家方士都能從每一期報紙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讀報,也逐漸成為了官卿士族和商賈富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閒娛樂活動,一張報紙可以翻來覆去的讀許多許多遍,甚至有人還能把報紙的內容記背下來,在曲園雜舍之中和其他人大聲辯論討論。
而這種辯論和討論活動,也逐漸成為了名士之間的一種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
不讀報的人,已經漸漸被排擠在文化圈子之外。
因此每當有一期新報紙即將發行之時,咸陽城那些售報亭和流動的售報點便會有無數的人早早的去排隊。
今日的報紙雖然是提前了三發售,但報紙售賣點同樣還是有人在購買往期的報紙,因此新報紙突然而至,讓這些人興奮的差點兒流鼻血,幾乎所有人都翻光了錢袋子能買多少就買多少,根據往日的經驗,等會兒訊息傳開,肯定有是搶破腦袋擠出腦漿子的火爆程度。
而一些平日無所事事守候在報攤附近的混混,平日靠幫別人跑跑腿排排隊買賣幾份報紙做個黃牛倒騰點兒零花錢,今也被突然而至的新一期報紙砸的暈頭轉向,二十份三十份的賒下來往那些官卿大夫的府上跑,管理流動報攤和報亭的也不害怕他們跑了不給錢,一捆捆的丟給這些黃牛拿去銷售,因為這些人賣給那些大夫公卿府上都要加上一錢兩錢,而有錢人也不在乎,因為不是這些黃牛,他們就要專們每次安排一個家奴來排隊,而且排隊有時候還買不上,遠不如這些黃牛來的方便快捷。
有早起路過的商賈發現了這個情形,更是不惜豪擲千金,掏出金餅子直接上百份的購買,十錢的報紙等會兒轉手時可能會賣到十五錢,因為商人更加土豪。
果然很快新報紙提前上市的訊息很快傳開,無數身穿文士服裝的人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
最新一期的報紙報館昨夜連夜印刷了上萬份,但還是如同往日一樣不夠賣,不到半個時辰就銷售一空,十多個報亭和數十個流動售報點舊被匯聚而來的人群堵的水洩不通。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