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郡遭遇特大水患,陛下要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此事我大秦從未有過,陛下果然仁義也!”
“不僅如此,陛下還要委派匠吏和醫士,還要從河北征調數萬頭牲畜免費發放……”
“前所未有之舉,災民必將感恩戴德……”
“嗯,報館還要籌集舊衣物運送到齊東兩郡免費發給災民,此又是一樁善舉,某還有幾套舊衣物,回去讓娘子翻出來縫補一下捐贈給報館!”
“兄臺所言不錯,兩郡遙遙數千裡,來回月餘,我等去幫忙賑濟災民恐怕做不到,但送幾件不穿的舊衣物盡綿薄之力還是可以……”
“某老家就在齊郡,不知家中族人可好,不行,某要回去一趟……”
“水火無情,這已經是十之前的事情了,如果不是報紙登載出來,我等再過十也不一定知曉,兄臺急著回去也沒用,而且來往車馬不方便,還不如去報館詢問一下,看看他們徵集的舊衣物何時運送,你也好去幫忙,順便跟著一起回去!”
“兄臺一語驚醒夢中人,某這就去報館詢問!”
報紙拿到手後,許多人就直接站在大街上開始討論觀看,而且大部分人也都習慣於先看首版的朝廷諭令和實事新聞,看完之後,許多人都開始回家準備一些舊衣物準備捐贈,還有老家在兩郡的文士商賈也都湧往報館詢問更加確切的訊息,其中許多人直接就要求幫助徵集和整理舊衣物,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盡一份力。
“請求來往與齊郡東郡兩郡的商船幫忙託運舊衣物?”
在商賈聚集的城南,一些拿到報紙的商人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報紙頭版唯一和商賈沾邊的話題。
“此事恐怕吃力不討好,不可貿然摻與!”
“付兄的是,某也感覺不可貿然答應,此去齊魯兩地兩千餘里,而且還有大量的衣物,這些衣服並非是糧食銅鐵,皆都輕浮而體大,如今河船長不過十丈,闊不過三丈,如果報館徵集到數萬件衣物,恐怕得數十船才能運送完畢,去還好,順風順水三五日便可到達,但返回全靠船工和奴僕以纖繩引之,至少月餘才能復歸咸陽,這一來一去消耗的錢糧無計其數……”
“是啊,本來某還很有興趣幫忙,但想想還是放棄為好!”
“不知幾位兄臺看到最後的這幾個字沒有?”其中一個身材瘦高的商賈指著免費登載廣告的訊息問。
“不知所云,既然是邀請幫忙,也未曾言要付錢糧,這必然和賒賬差不多!”
“不錯,也許只是一個噱頭罷了,齊兄莫要多想!”
幾個商人都搖頭表示不知道,還有另外的人勸不要想美事,不給錢的生意沒辦法做,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辦事不給錢。
姓齊的瘦高男子默不作聲,等討論的差不多了一群人散去之後,這才拿著報紙桌上馬車直奔報館。
自從朝廷約法三章之後,河南大捷導致參加了約法三章的商賈賺的盆滿缽滿,就光是咸陽一地,先後就有商隊驅趕來上千匹匈奴駿馬,每匹八千錢,其中更有難得一見的寶馬售出上萬錢,最近這段時間,距離咸陽城不遠的涇陽縣成為了一個龐大的馬匹交易市場,每日人群洶洶不絕,南來北往的富豪商賈匯聚此處,成群成群的北地駿馬在此交易,各地的馬販子每都像在過年一樣。
這些駿馬普通人去了河南買不到,根據當初約法三章的協議,獲得戰利品優先供應這些參與打造馬卒裝備的商賈,而這些當初參加約法三章的商賈就沒有一個蠢人,既然擁有優先購買權,那自然是砸鍋賣鐵也一定要先搶到手,而且太特麼便宜了,一頭羊算下來不到三十錢,一匹馬駒子才兩百錢,完全就和撿錢一樣,這些馬駒子安排匈奴奴隸養兩年之後又是一匹健馬,弄到中原轉手就是八千錢,則完全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在這個農耕為基礎的文明國度,牛馬這種大型牲畜永遠都不愁賣,老百姓買不起,那些王侯公卿達官貴人卻需求非常大。
普通前置雙驅和四驅的馬車如果換上匈奴馬,逼格瞬間提高十倍不止,坐在雄壯的匈奴駿馬拉襯馬車上,瞬間就有一種傲視群雄的感覺,那是坐在悍馬h1上看qq車的既視感,油然而生吾可碾壓之的豪情壯志。
因此約法三章不僅僅是讓大秦獲得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勝,而且也迅速造就了一大批靠牛馬暴富的鉅商,而如今河南之地其他商人近乎於已經無法染指。
當初約法三章就是清河侯提出來的。
而聽了清河侯話的人都跟著發財了,而且是橫財,是許多商賈一輩子做夢都無法積累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