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演,一千人!
戰鬥場景的人選,基本上維持在上百人左右,其餘的人,則是在現場副導演的指揮下,進行著圍攻的架勢。
比如前期的鐵木真稱帝之戰,除去現場基本還原出原著中的場景之外,最為關鍵的,就是群演的數量!
一千名群演是一個什麼概念?
此前,國內最多同時調動群演的數量,只是維持在四、五百人左右!
也就是說,方思逸直接翻倍。
至於說效果怎麼樣……
當李姐一邊心疼地進行著財務報告,一邊不時頭看著電腦中一段剛剛結束的戰爭戲場面的時候,卻突然間感覺,這些錢,花得值了!
想一想,明明是一代天驕鐵木真,可是歷代的拍攝過程中,因為受限於成本所致,拍攝的場面往往都讓人感到好笑。
幾百人就當得起千軍萬馬了?
幾位主演在前面帶路,後面零星跟著幾百人,還特意弄了一個航拍的視角……
那簡直讓人笑噴好麼?
而方思逸並沒有過多的去顯示劇組群演的人數過多的樣子,而是透過幾段剪接,讓這一組鏡頭,明明只有上千人,卻愣是拍出了十幾萬人的架勢!
不過這一場戲,拍攝的時間也不短。
一個半月。
沒辦法,不是方思逸不想繼續,而是……
再拍下去,預算就真超標了。
雖然方思逸只是將這部戲當成練手的作品,但是總要考慮如何收回成本。
就算不能大賺特賺,但也不能虧損的太厲害。
當然,這種事情,他心中有數就好,如果真的說出來,反倒會顯得十分尷尬。
只是雖然拍攝進度慢,但是當粗剪的片段交給那些投資人之後,一切的質疑聲全都沒有了。
國內不是沒有人拍過戰爭戲,甚至前幾年還十分流行戰爭大片。
但事實上,很多的戰爭戲拍出來的效果都讓人感到無奈。
的確,受限於成本和開銷的平衡,必然會一縮再縮,但戰爭戲如果縮減,那還叫做戰爭戲麼?
只是很顯然,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能夠平衡文戲和戰爭戲之間的比例,致使拍攝出來的效果往往頭重腳輕。
偏偏一部影視劇最為關鍵的,就是這“腳”。
也就是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