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劇組,同時需要一名演員怎麼辦?
必然的,只能用到替身。
這也就有了所謂的躺替、背替等等替身的存在。
只是大多數人,一聽到拍攝文戲的時候,竟然不是本人拍戲,又將這種情況上升到了演員個人素質的問題上,這就有些搞笑了。
你真的以為,以前的影視劇之中,就沒有文替這種存在麼?
抱歉,還真有。
只是那個時候,這種事情很少有人會去做,做了的人也根本不會對外宣稱。
直到進入自媒體時代之後,有人為了種種利益問題,將這種事情踢爆,為了就是謀求一點點可憐的利益。
自然的,也就造成了貴圈真亂的代表。
不過既然是方思逸的
第一部古裝正劇,自然需要的是全部的掌控。
所以方思逸寧願拍攝起來十分緩慢,但仍舊堅持採用一個劇組生磨。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拍攝進度的緩慢。
足足拍了兩個月,具體的拍攝進度,才進行不到十分之一。
這還是一些經典的戰爭場面並沒有進行拍攝的緣故。
如果等到真實拍攝的話,那麼磨合的時間只會更多!
尤其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幾場戰役,方思逸可不打算採用什麼全程特效的拍攝。
換句話說,他打算實拍。
實拍的困難,相信很多人沒有一個具體概念。
那麼這裡就簡單講一下。
比如一場戰爭戲,以南宋年間戰場的基本建制單位萬來算,如果想要營造出上萬人的場景,那麼拍攝的時候,也就需要出動最少上百名群演。
一名戰爭戲群演的工資,基本上在八十左右,也就是說,就要最少八千,最多上萬的價碼。
而這,這是群演。
再加上各種籌備、拍攝,以及各種突發事情的磨合,基本上一場戰爭戲下來,最少也要燒掉十幾萬。
而這,還只是最簡單的戰爭戲場面。
可到了方思逸這裡,那沒有別的。
燒錢。
是真正意義上的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