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從表面上看,老劉老師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身材矮胖,圓臉,有點禿頂,頭髮花白,穿著半新不舊的西服。但他又是一個經歷過苦難生活的人,學歷不高,但有些文化,心態很好,我非常喜歡聽老劉老師講故事,從他的回憶中,瞭解農村的過去,學習農業的知識。
老劉老師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茅草坪村人祖祖輩輩在大荒山上生活,是大荒山養育了他們。但是,大荒山的承載能力畢竟有限。當社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大荒山上脆弱的農耕文明不可避免地落後了。”
我說:“劉老師,現在是高科技和資訊文明時代啦。”
老劉老師嘆了口氣,說:“時間過得真快,我抬木頭建房子的往事還歷歷在目,一晃三十多年了。”
我說:“我看市裡和郊區的房屋,現在基本上都是磚混結構,鋼筋水泥代替了松林,房屋結構好,抗震力強。”
老劉老師說:“磚混房屋結構好,但造價高。木結構房屋的木料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
我說:“你們這輩人,吃了不少苦。”
老劉老師說:“我們這輩人吃苦,就是要為下一輩不再吃苦,過上富貴的生活。你們來脫貧攻堅,幫助大荒山致富奔康,也很了不起,值得尊敬。”
老劉老師講完故事,我們慢慢入睡,半夜裡下起了大雨,及至天明,又雨過天晴,大荒山又籠罩的飄渺的雲山霧海之中。
今天學校放暑假,老劉老師也要回家去了。這時,二組組長王大才挽著褲腳,穿著雨衣、雨鞋,戴著草帽,提了一提籃白色的菌子,送給老劉老師:“今兒早上剛撿的,帶回家去償個鮮!”
老劉老師收下菌子,連聲說:“謝謝,謝謝!”
我好奇地問:“這是什麼菌子?”
王大才笑著說:“雞樅菌,好吃得很!”
我說:“雞樅菌肯定是野生的了,長在山上的吧?”
王大才笑著說:“山上、地裡、路邊都會長!”
我問:“雞樅菌一年四季都有嗎?”
老劉老師給我解釋,說:“五月初五,雞樅拱土!端陽節一過,大荒山的雨季真正來臨了,山上的野生菌子陸續的破土而出。雞樅就是這裡最好吃的菌子。雞樅菌為白蘑科植物雞樅的子實體。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雞樅菌常見於針闊葉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亂墳堆、包穀地中,基柄與白蟻巢相連,散生至群生。夏季高溫高溼,白蟻窩上先長出小白球菌,之後形成雞樅菌子實體。”
王大才接過話說:“憨頭憨一朵,黃皮黃兩朵,火把火三塘。個頭最大的叫憨頭雞樅,一般一個地方只生一朵。黃皮雞樅一般兩朵長在一處。火把節前後出的較小的叫火把雞樅,一般是三堆,每堆幾個幾十個不等。現在鮮雞樅每斤賣60-80元。”
我對野生菌產生了很強的好奇,我說:“今天正好沒啥事,我也上山去撿菌子。”
王大才說:“你不熟悉大荒山地形,最好跟村民一起去。你吃了早飯到小賣部那裡去等著,看看有誰上山撿菌子,你就跟著去。”
我說:“好的。”
我吃了飯就到張嫂小賣部去,讓張嫂找個上山撿菌子的村民帶我。只一支菸功夫,張嫂叫住一個遠處拿提籃的男人:“大兄弟,等一下。”並從屋裡拿了一個提籃給我。
我拿了提籃,快步追上張嫂叫住的男人,一看,是我幫他辦理過助學貸款的孫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