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譯就明白了,哦,這草料不能餵馬,這危害就好很多了。
牛羊有吃的,馬沒有,該捱餓的照樣得捱餓。
行吧。
他就把話翻譯給了韃靼人。
那些人一聽果然有些失望,不過他們也確實該存草料了,眼看著草原上的草就枯了,不存夠草料,牲口就得餓死。
這邊正說著話,王春花就帶著人運著昨天曬乾的紅薯藤出來了。
韃靼人是天生的牧羊人,他們一看這草料,就知道這比想象中的要好,牲口肯定愛吃。
草料曬乾之後不壓稱,一斤看起來很多。
就有韃靼人圍了過來,要用牛羊換草料。
王春花擺擺手,指著蔡大丫。
通譯:“草料的太便宜了,牛羊太貴了,你們拿牛羊換草料,她沒有那麼多。”
王春花介面道:“不是沒有那麼多,是今天沒有,明天又有了。我們還在曬著草料呢!”
行吧。
通譯便抓緊翻譯給韃靼人聽,以免他們生事。
這些人也表示理解,只要等著,他們就能買到足夠過冬的草料唄。
牲口不用吃他們的口糧,這可真是太好了。
他們轉頭便照蔡大丫換銅板去了。
羊的市價是五百文一隻。
牛的市價是八兩銀子一頭。
按照這個價格來收購,那就砸了換糧食那邊生意的鍋了。
肯定不行。
還得參照著糧食那邊的來。
糧食是五隻羊換一石,三頭牛換一石。
賣給韃靼人糧食差不多是3.5兩銀子一石。
是市價的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