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楊震很喜歡孩子們常常教風夢秋雨,寫字認書,甚至編一些童謠兒歌唱給孩子們聽。孩子們跟外公在一起的日子總是樂滋滋的。
孩子們上學去了,大人們都上山下地幹活,家裡冷冷清清的。楊震一個人到祖墳去看看棗兒和槐兒的墓地有沒有被雨水沖刷。
楊震一人獨自漫步到墳地裡。冷不丁看到兩個身影,心底驚惑道:莫非是棗兒槐兒知道我今天要來看他們,卻自己爬出來了?
定睛一看,呀,原來是張尚峰和顧頂火兩個人正在燒紙馬錢糧。尚峰立著把煽,道:你倆專營這事,還這麼迷信呀?
兩人回身道:家人活著時,我們太對不起他們了,現在他們死了,我們多燒些冥紙,以慰藉逝去的靈魂,心裡頭也感到些須寬慰。
尚峰道:楊老師,你不也信嗎?要麼你跑來幹什麼呢?
不要這樣叫,我愧對教師這一職業。我來這裡是懷念死去的棗兒和槐兒,沒有別的。
顧頂火道:您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好老師,您真才實學,剛正不阿,寬宏大量,鎮上的人們都知道,如果你願意教我們知識,教我們讀書,我們一定會感激不盡。
楊震嘆了一口氣,感懷道:不做活佛不坐禪,粗茶淡飯麻繩床。生涯只愛書與筆,遊跡陋室清水旁。孤燈形影共春老,冷月窗前獨枕眠。遠去浮華人憔悴,壟中兒女淚傷行。
倆人聞後,不知何意,尚峰泣淚跪道: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頂火也趕忙跪下複念之。
楊震扶起兩人道:過去的事都不要提了,咱們把墳地的雜草拔一拔。
尚峰道:好嘞,楊老師我們來,您休息。
楊震道:大家一起動手才是誠意。
是,是,是。那叫頂火烤些番薯當祭祀品。
荒山野嶺哪兒去找番薯來?
頂火接聲道:有的,我們在祖墳邊的土堆裡刨有泥洞,裡頭儲藏著番薯,土豆,芋頭,碗筷杯盤,酒等。
那好,就拿些來吧。
楊震在棗兒槐兒的墳頭擺上一碗清水,一盤地瓜,一碟土豆。
頂火道:楊老師,點柱香,燒些紙錢吧?
這些免掉。一來,水火無情,安全隱患大;二來,悼念逝者重在於心。
楊震繼續道:人活著時要懂珍惜親人朋友;人死後要常常懷念逝者。有些人活著時家庭中人一點都不和睦,死後為了“孝敬”的虛名把祭祀之禮弄得很隆重。這種勞命傷財的外表,實在是虛偽與愚昧。
只要有心,任何時候都可以祭祀哀思,未必定要在清明節。供品只要簡簡單單的果饌甚至一杯清水就可以,千萬不要奢侈傷神,關鍵在於誠心。
尚峰頂火連連點頭道:老師教導得對。
時間不早了,三人逶迤山路回家。下山路上,楊震笑說道:將來我死後,有幸是你們哥倆來辦葬喪之事,萬萬勸阻家人不可耗費錢財,一切從簡。
楊老師別說這喪氣話,好人一生平安,長命百歲。
歷史終於翻過了孱弱混亂的舊中國,迎來朝氣蓬勃的新中國。風兒夢兒都已上初中讀書了,秋兒雨兒正在小學讀書。此時的社會正颳著“勞動最光榮”的風。農村勞動以工分來計,馬明決定讓風夢秋雨都輟學去掙工分。堅持孩子們只要認得幾個字就可以了,勤勞肯做才是最重要的生活資本。
楊震當場反對,但反對無效。因為家中的一切經濟勞動收入都是由馬銘王忠李兒共同承擔的,楊震在家裡只是個管著看書寫書而已的閑人。
對於馬銘的決定,楊震內心十分痛苦,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楊震心裡覺得雖然自己的命運坎坷,那是有很多方面造成的,但是心裡永遠堅持知識才是改變命運力量的真理。
明天就是自己的結婚周慶日,回想起跟馬銘風風雨雨走過這麼多年,到現在,兩個人一開口就是爭吵拌嘴,完全沒有當初的甜蜜,楊震回想起自己人生都是一把辛酸的眼淚。
第二天晴空萬裡,微風中飄蕩著桃花淡雅的幽香。風夢秋也都輟學在家,準備下地掙工分。不料鎮上生産大隊的宣傳喇叭車,正在大聲急促地呼叫著大家開全鎮大會,大人們都得聽會,孩子們就閑在家裡。
楊震急中生智,想了一個辦法來激勵孩子們對讀書的熱愛。他找了一塊大門板放在大院的門口前,叫風夢秋雨搬來矮凳,坐著聽他講故事和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