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家人在芭粽山上,經過十幾輩人的繁衍生息,到民國初期,已是當地有著兩百多號人的大戶,靠著祖輩開墾的上百畝良田,以及後面陸續開墾的林地,自食其力的同時,也把部分田地租給了一些佃戶,收取些抽成。雖然是大戶,但王家向來秉承著祖訓,樂善好施,注重詩書禮儀,不僅自家子孫必須上學唸書,也幫扶著山上窮苦人家、佃戶的娃娃上學堂識字,山上青年個個寫得一手好字。
這不,王老太爺剛給娃子們講完祖輩墾荒的故事,就從山頂大柏樹往下走,他要再去山對面,勸勸李寡婦,把她家獨苗李二娃送去張家學堂唸書。
剛走到李家院子邊,正剝玉米粒的李寡婦抬頭一看王老太爺又來了,就心知是什麼事,她趕緊端著一盆玉米就躲進了家裡,衝著外面王老太爺喊道:“老爺子,我們家二娃只是個放牛娃,即使去上學堂,能唸書識字又能有什麼出息?自從他爹去了後,家裡就我一人裡外操持著,他不去幫我多種點地,多打點糧,到時候拿什麼去娶媳婦兒?”。
這王老太爺沒有好氣的回道:“真是婦人之見!全山哪一家娃不認得幾個大字?就你家二娃十幾歲了,還斗大的字不識得一個,我看你好意思出門去擺道這事?我看二娃他爹要是泉下有知,定要被你氣死過去!”。這李寡婦又說道:“他好意思氣我,年紀輕輕就丟下我們娘倆走了,我要是他,都不好意思再見到!”。這王老太爺又勸道:“我知道你家日子苦,所以平日裡我們王家也願意跟鄉鄰們一起照顧接濟你們,但是這娃娃上學堂的事是大事,這個不容得你推脫。”,說完王老太爺又用商量的語氣說道:“雖然我們王家有祖訓,不能幫別人家墊付學費,怕的就是這家娃娃上學堂不用心,但是如果你家二娃去唸書,我可以減免你家的租子。這個不虧吧?我再去給張家打下招呼,你家二娃農忙時節可以白天放牛種地,晚上去張家學,這總成吧!”。
這李寡婦一聽能減免租子,立馬就來了興趣,這可是實打實的恩惠,於是不好意思的探出頭來問道:“王老爺子,減免我家的租子,你可是當真的?”,這王老太爺又氣又惱的說道:“當然當真,你肯送你家二娃去,我就減免,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那可不算。”這李寡婦一聽,趕緊笑嘻嘻的走出屋來,說道:“我一會兒就把二娃叫回來,讓他把手裡的活計交代一下,再準備點稻穀,讓他明天就揹著去上學堂唸書去!”。
聽這李寡婦如此承諾後,這王老太爺才蹣跚著往自己家走去。他年輕時可是舞文弄墨、下田耕作無所不長,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只是如今年老體衰,膝蓋經常疼痛,這才很多事情力不從心,從大柏樹到李家這段路程要爬坡下坎,已經累得他氣喘吁吁,這才導致勸說李寡婦家娃娃唸書的事一拖再拖。
沒過幾天,這王老太爺就接到了新上任縣長的邀請函,原來縣長要興辦洋學、設立商行和醫院,這勢必離不開當地開明鄉紳大戶們的鼎力支援,確切來說是要捐錢捐款。於是縣長趕緊讓人通知縣裡各鄉有頭有臉、或是德高望重的鄉紳士族們,十日後齊聚縣城、共商大事。
王老太爺想著自己年歲已大,還得找個人隨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長孫王世進。這長孫不僅讀書用功、文采飛揚,還頗有德行,從小就為周邊鄉鄰所稱道,而且他為人處事穩重,又出落得一表人才,還會吹得一手好笛子,每當笛聲響起,周邊再忙碌的鄉鄰們,都要過來聽一會兒,雖然他還未到成年,但是已有好多大戶人家有意結親,只不過自己一直推說還小,待娃娃長大了再定不遲。想到這,他趕緊叫來了幾個兒子,告訴他們自己想讓世進陪自己走一趟,幾個兒子高興地就把世進叫到了屋裡,交待道:“你爺爺要去趟縣城辦件大事,想讓你陪著一起下山。但是爺爺年歲大了,過溝坎過河這些地方,你切記要揹著走,不可讓他受傷誤了大事!”,這世進回答道:“這是自然,遇著溝坎河流,我肯定是揹著他過去。爹爹和幾位堂叔,你們放心好了。”,幾人這才讓世進趕緊去收拾包袱,好陪著老太爺下山,以免耽誤了行程。
這爺孫兩人,一前一後走在路上,世進走在最前面,用一根樹枝敲打著路兩旁的草叢,以免這炎炎夏日踩到蛇。看到有溪水的地方,就趕緊扶著爺爺停下來歇息一會兒,喝兩口水再走。
當他們走到一條大河邊,突然發現不遠處冒出了青煙,還以為哪裡著了山火,趕緊準備過去撲滅,他們拐了個灣後,這才發現原來是一群娃逃了學,在河裡撈魚烤著吃呢!王老太爺讓世進別出聲,待他悄悄靠近仔細瞧瞧,究竟是誰家娃娃這麼調皮不上進,好回去告訴他們大人管教管教。
這不看則已,一看就差點氣炸肺,世忠和世良兩個撇娃子居然也混在逃學的人群中,氣得王老太爺搶過世進手裡的樹枝就打了過去,啪啪幾聲,恰好打在二人屁股上,疼得他倆“啊哇”直叫喚,瞬間跳了起來,一看是爺爺,嚇得一溜煙兒趕緊跑掉了。這王老太爺衝著兩個跑掉的孫子怒喊到:“兩個不爭氣的小崽子,回去給我抄三遍《三字經》,不然等我回來,要讓你們爹把你們屁股開啟花!”。
世進趕緊勸道:“爺爺不要生氣,兩個弟弟年紀小,自然是要頑皮些。但是頑皮的娃娃才更聰明嘛!說不準他們兩個後面還大有作為呢!”,這王老太爺拉長著臉說道:“你就會替兩個弟弟說好話,但如果真為了他們好,你今後可要當起哥哥的責任,好好管教下他倆。”,世進笑著說道:“這是自然,我後面一定把他倆看嚴了,好好唸書識字,不會讓他們跑出來瞎混!”。見世進如此懂事,這王老太爺想到那兩個不聽話的小崽子跟自己長孫可謂天差地別,不禁嘆了口氣道:“養不教,父之過。這事我回去得找他們親爹算賬去。世進你好好讀書,給眾兄弟姐妹做個表率就是了。”
說完,二人就繼續上路往縣城走去。爺孫倆一直在路上討論著新縣長的各項新政,王老太爺一直搞不清楚有了張家這樣的學堂,為何還要興辦洋學?有了醫館,為何還要辦醫院?這世進只淡淡的笑著說道:“爺爺不必心急,到時候新縣長自然會給大家講清楚這其中的不同和好處,不然大家怎麼會捐款呢?”,這王老太爺哈哈一笑說道:“肯定他得說清楚,不然大家的錢也不是那麼好得來的!如果這洋學堂真有那麼好,我第一個把你送到學校去!”。於是這爺孫倆一路上有說有笑朝著縣城趕去。
喜歡川東往事請大家收藏:()川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