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軾載沉吟片刻,搖頭苦笑道:“我常勸諫他人,不可‘以貌取人’,想不到今日自己卻犯了這錯。”】
【他抬頭看向你,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看來雲芝所提及的高人,真是觀賢侄。”】
【張軾載和謝家的關係,稱呼你子侄自然也是無妨。】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說來也是巧了,我幾日前來汴京,最想見的除了妻兒與先生外,還剩四人——一位是蘇相,一位是鴻先生。還有兩人,想不到觀公子竟然一人全佔了。”】
【謝原端起茶杯,吹開水面的熱氣,好奇道:“姨夫,這是為何?”】
【張雲芝噗嗤一笑,“父親一者是最想見我書信裡說的那位謝府清客,二者是想見那位在群芳宴上寫出‘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謝家謝觀。”】
【張軾載聞言,也是笑道:“想不到都是觀賢侄。”】
【他看向你,眼中滿是欣賞:“觀公子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學識與氣度,實在令人欽佩。”】
【幾人閒聊間,張軾載雖是大儒,卻不喜風雅詩書,而是偏愛時文貶褒,憂國憂民。】
【尤其是談及黃河道的起義,他神色凝重,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如今江南道的災民從者如雲,局勢愈發不穩。”】
【謝原也是唉聲嘆氣,心中有著幾分無奈,如今天下大亂,母親是不會放他出府的,遊歷天下的夙願怕是又要耽擱了。】
【謝原道:“那赤目軍之首‘赤目天王’,自封平等鄉大將軍,打起‘還天下於平等’的旗號。”】
【他語氣凝重:“本以為此人不過是烏合之眾,豈料在江南道淮左,竟能與父親率軍決戰,且不落下風。”】
【“此人修為深厚,已至武道九境之‘璇丹’,麾下更有軍師烏丸、學著燕王亭臺二八將,也搗鼓出平等十八將,皆是非同小可之人物。”】
【如今汴京城中,最牽動人心的,便是這黃河赤目軍叛亂起義之事。】
【張雲芝妙眸之中也有著憂慮,“時至今日,九大姓中,已無人再認為這是一場可輕易平息的叛亂。”】
【“大齊與大隋勢如水火,如今恐怕要趁機南下了。而且,這場起義如同丟入柴垛的火把,瞬間點燃了整個十三州,起義不斷,根本鎮壓不住。”】
【內憂外患,局勢危急!】
【張軾載看向你,悠然道:“如今朝中有人奏請,欲賦予地方長官軍政大權,可自行招募軍隊鎮壓起義,此事不知可行與否?”】
【其言中頗有考校之意。】
【張雲芝聽後沉思,覺此提議似乎隱隱有礙,只是她不解朝廷之事,想不通其中關鍵所在。】
【謝原則為自己倒了一杯茶,靜靜旁聽,他是信奉不懂且不裝懂,君子不語。】
【你開口言道:“若是如此,怕是大齊真的要大亂了,會有比之赤目軍還要掀天的巨浪。”】
【“地方勢力豪強,定會藉此機會壯大自身,逐漸脫離大齊控制,形成割據之勢,那時便真是群雄並起了。”】
【張軾載微微一笑:“蘇相聽聞此言,直接將那人逐出朝堂。”】
【他轉頭看向你,語氣鄭重:“賢侄認為這次黃河之亂會如何?大齊如此大變,其餘像大隋和三國會如何?”】
【他剛剛與你對話,便知曉你絕非胸無丘壑之人,否則也不會在這小院之中料到兩個月之後的大齊朱崖郡之變。】
【他語氣中既有考究之意,也有問詢之心,顯然是想聽聽你的見解。】
【你沉吟片刻,面對此事,你決定……】
1.說出你的見解。(提示:有可能對未來有利。)
2.含糊其辭。(提示:有可能對未來有影響。)
3.閉口不言。(提示:有可能對未來有影響。)
4.親自參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