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布揭開,每展示一首詩作,便有下人跑上跑下奉上抄錄的原文。
戲班聲伎輕高聲念道:“《詠秋》,胡大家所作!”
樓上樓下,眾人聞言,皆不由自主地放低了聲音。
“聊秋常帶形瞑哀,我言金風未曾開。悠雲暖日兩相宜,汴京溫存悲何來?”
聲伎的聲音抑揚頓挫,富有韻律。
張源來聽後,不禁感慨道:“這胡大家,果真是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此詩意境昂揚,令人耳目一新。”
隨後,又一塊牌子被揭開,露出其中的詩句,聲伎繼續念道。
此詩亦是佳作,贏得眾人紛紛點頭。
何孝拍著欄杆笑道:“這蘇家公子今日如此大張旗鼓,果然是有備而來。”
接著,下方又傳來聲伎的唸誦。
“詠春,謝家謝軒公子所作——雀兒懶修羽,白玉蘭香凝。廟龍一噴嚏,舊葉煥新枝。”
月華軒內皆是儒家子弟,或是出身不低,總是看過幾本詩詞,自是胸中有墨。
“此詩尚可,謝家謝軒,看起來像是個飽讀詩書之人。”
“謝家可是出過謝先生這樣的大家,算是不墜威名。”
謝軒站在戲臺前,臉上雖極力掩飾,卻仍難掩嘴角的一抹得意。
揚名立萬,本就是男兒所為。
聲伎稍作停頓,隨後高聲念道:“《詠明》,蘇雲蘇公子所作——誰執雲中月,應逐流光來。臨湖弄姿態,青樽待酒開。”
張源來拿著蘇家下人遞來的紙張,仔細品讀著上面的詩句,同時聽著聲伎的誦讀,不禁讚歎道:
“這蘇雲,確有幾分詩才,此詩寫得甚好。”
“此詩當屬今日詩會雅集之最佳。”
聲伎正準備繼續開口,蘇雲卻走上前來,親自揭開了一塊紅布,揭曉了下一首詩作。
“李家才女,李書婉所作。”
“但遺憾的是,只有四句殘詩。”
聲伎隨即念出了這四句詩: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場中頓時陷入了一片靜默。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不少女子低聲重複著這兩句,彷彿在品味著其中的深意。
這詩不正是月華樓女子們的心聲嗎?
連理枝頭的鮮花正在盛開,卻遭到了風雨的嫉妒和摧殘,時時刻刻都在催促著它們凋謝。她們多麼希望掌管春天的神能夠永遠留住春天,不讓這些嬌嫩可愛的鮮花落到碧綠的青苔上。
人生亦有悲歡離合,世間萬物皆是如此,難以圓滿。
她們身處這“籠中雀”之中,青春易逝,韶華難再,這詩中的意境,正觸動了她們內心深處。
話音落下。
許是這風塵之中的女子,最是“悲春傷秋”竟然有低低的抽泣之聲在樓中響起。
張源來看著陪在身邊的女子,也是低頭垂淚,不由有些手足無措。
他可沒有遇到這一幕,不知如何安慰。
何進一個勁地使眼神,讓他看看周圍之人,都是男子乘機把女子湧入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