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猴兒告辭後,只留下二人。】
【“觀少爺,少爺要讀什麼書,是稗官野史,還是話本?”】
【你今日眼睛上戴著白紗道:“有勞兩位先生,這幾日讀《四國左傳》,四十六卷都在書桌上。”】
【隨後,兩人輪換讀書。】
【張源來聲音洪亮卻略顯迂緩,時常之乎者也,還會感嘆幾句。他翻書時總是輕拿輕放,據說家中貧寒,從小便習慣借書來讀。】
【何孝的聲音相對較小,讀得也快,語調低啞,時常咳嗽,喝水頻繁。他翻書時則不太在意聲音,常能聽到撕拉一聲。】
【每讀二十頁,兩人便輪換一次。】
【梧桐準備了茶點、瓜子等小吃,供二人享用。】
【四五個時辰後,兩人都有些枯燥,這本儒家經典他們二人早就爛熟。】
【待張源來讀書之時,何孝坐在火炕上看著少年戴著白布端坐,沒有動靜。】
【他心中懷疑這位觀少爺是不是睡著了,左耳進右耳出一般。】
【何孝起身踱步,在張源來即將讀完二十頁時,借上茅廁之由走出門去。】
【等他慢悠悠地回來時,張源來已經讀了二十五頁。】
【何孝接過書,發現已經讀到《唐書·天文篇》。】
【他繼續讀道:“唐,孝明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鬥,起天市樓,西南行,光照地。流星為外兵,西南行為西南夷……”】
【何孝心中有了盤算,他知道天文部分本就繁雜,自己雖然讀過,但其中的內容瑣碎且缺乏邏輯,主要是記載天文志。】
【他深知讀史的方法:先看朝代、人物、官位,再看地理,最後才是天文。】
【何孝注意張源來此時吃著茶點,沒有注意,就算他也是讀過,大半也聽不出來,他乾脆跳著讀,或是一些難疑難句讀直接越過。】
【也就能快些讀完二十頁!】
【“……正月,長星出柳、張三十七度,犯軒轅,刺天船,陵太微,氣至上階,凡見五十六日去。柳,周地。是歲,多雨水。”】
【何孝正準備繼續時。】
【你拿起茶杯打斷道:“何先生,是不是漏了一段?”】
【何孝一驚,臉色不變道:“哈哈,還真是!”】
【“觀少爺莫非以前讀過?”他試探問道。】
【你搖了搖頭道:“未曾讀過,只是前面在說凌翔侯時,其十二月,彗星出天船北,誹謗朝廷下獄死,妻子家屬徙九真,少了這一段記載,便到了第二年了。”】
【張源來也好奇地看了過來。】
【何孝頗為尷尬,但他是個精明的人,連忙笑道:“哈哈,何某隻是試試觀少爺是否用心在聽。既然少爺如此好學,我不敢再敷衍誦讀了。”】
抱歉,抱歉,今天路上耽擱了有點晚,明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