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半月,此地便會有一場早會與晚會。
在民間也被稱為“小朝會”。
那幾把木椅上,所坐之人無一不是燕地舉足輕重的軍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軍副指揮使封海平。
鎮北侯,霍海。
水銀都統章煜。
左司馬劉溫,以及太尉竇固。
這五位皆是陸家軍中的老人。
還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撫文孝和。
三十五歲科舉第一榜進士,年僅數載,他便以卓越的才能和政績,從九品縣令一步步攀升,歷經六次調任,皆在州郡留下顯赫的政績。
燕王府慧眼識珠,不願人才埋沒,遂四次破格提拔,卻也不敢納入內閣。
直至文孝和親自踏上終南山,面見燕王,經燕王親自首肯,方才得以加入這內閣。
屋內也就七把椅子,六人落座。
只空懸正中一把主座,已經空閒十年。
當然,除了內閣之外,燕王府還設有數十位參議和幕僚,他們各司其職。
每當有重大決策需要制定時,這些參議和幕僚提各抒其見後,最後再由內閣進行最終的決定。
今朝,晨曦微露,六人便已早有默契,早早匯聚於溫室之內。
眾人依次坐定,臉上無不流露喜悅,蓋因今日,乃燕王重返燕京之盛事。
十年來燕王第一次回燕京。
此事於燕地全境,實為舉足輕重之大事也。
左司馬劉溫率說道:
“昨日,燕王已遣玉爪飛書,言明今日迎接之事,宜簡約而不宜鋪張,以免擾民。”
霍海頷首應和,他乃燕北軍中威望僅次於封北海,號稱守將無敵。
觀其貌,若非身著燕北黑色官服,儼然一田間老翁,面龐黝黑,髮絲稀疏,唯有雙目卻精光熠熠。
想當年,霍海於雲州以八千之眾,力抗二十萬北風鐵騎,硬生生堅守城池三月之久。
直至陸沉率軍趕到,開啟定鼎一戰,最終北風潰敗。
戰後,霍海封“鎮北侯”。
霍海笑呵呵言道:“燕王性情如此,行事從不擾民,實欲與民共休。”
竇固亦笑道:
“昨日我等命人張貼榜文,告知燕京百姓無需出城迎接。”
“然我今日自府門而出,沿途百姓聚集,我恐今日又將人滿為患。”
六人之中,那位民間最為神秘的水銀都統章煜。
是一坐輪椅之中年儒生,衣著樸素,面容平凡,眉宇間卻透露出溫和之神態。
“我料亦是如此!”他輕聲附和。
封海平見眾人似乎皆持樂觀其成之態,只得言道:
“反正此事與封某無關,若燕王怪罪,切莫牽涉於我。”
文孝和也是“一本正經”補充道:“既然不關封將軍的事,可就和我文孝和也沒關係。”
其餘人都相視一笑。
霍海笑道:“大家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