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如今的商隊今日全部禁止入內,只留下一個正門。】
【一條筆直的通道,外側是數萬的鐵騎在巡視,裡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夾道迎接。】
【李攔江也有點驚歎,如此場面,此生僅見,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葉勝男微微點頭,她和李攔江判斷的沒錯,要是燕王死在嶽塘江,以他如今的影響力,天下必定會大亂。】
【身後跟隨的諸多少年,眼見此幕,除了豔羨之外,不少人低語道:】
【“大丈夫當如是,當立一世之功。”】
【陸羽見此笑道:“哥,走吧!”】
【你點了點頭,身後的民眾自然就落後一些。】
【只有你和陸羽兩匹快馬在前,後面的百姓緩緩隨行。】
【蘇子吟遠遠看著那一道身影,逐漸走近城門。】
【他們隔著數里之遠,也能聽到震天的呼聲。】
【“燕王,回來了!”】
【她便覺目眩神迷,彷彿回到當年嶽塘江,那一人御風過江之時。】
……
……
燕京,今日喧囂非凡。
晨曦還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湧動。
那座大門禁閉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見大開。
張燈結綵,清晨就忙活起來。
燕王府雖不宏大,僅四進之宅,燕地那些富賈豪商的宅邸就要廣闊的多。
可是,這麼多年從未有人敢於在此鬧事。
這方寸之地!
乃總攬是燕地政務權柄之所在。
每日從各地遞過來的摺子,都會從後門進入,遞進燕王府。
再從兩側的廂門傳回各地。
無論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年度財政收支,還是縣城官員的任免升遷,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極端棘手、難以定奪之大事,需得修書終南山之外。
否則,燕地之內,大小事務,幾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奪。
或是說,是那燕王府內的一群學士與軍事大臣,他們組成的“內閣”來定。
這群官員,每日清晨皆會準時來到燕王府點卯,卻從不走那正門,而是默契地選擇側面而入,彷彿這已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
他們之中,有來自各地的孝廉,這些孝廉皆是經過地方推舉,品德才學皆優,也有科舉取士的中榜進士。
“猛士起於卒伍,宰相起於州郡。”
宰相皆是從基層州部中一步步鍛鍊上來的,他們深知民間疾苦,瞭解百姓心聲,而猛將則是從軍隊卒伍中摔打而來。
“亂世之中,不辨高門蓬戶之別,不分貴胄草芥之異,更不視殘軀完璧之差,唯才是舉。”
這兩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確書寫的官員啟用標準。
在燕王府,官員的選拔不看背後的家世和勢力,只看重個人的能力與才華。
在不同的職位上,設定特定的、專門的考核標準,擇優錄取,確保每一位官員都能勝任其職。
這也是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團隊一直保持穩定、未出現任何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們注重實才實學,而非虛名虛位。
至於那燕地傳聞中最為隱秘莫測的內閣,其真身竟藏匿於一間看似平平無奇的暖房之內。
暖房之中,僅設一地爐,環爐而置數把古樸木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