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程行的解釋後,許多學生都皺起眉頭仔細思索了起來。
“當然,但在我看來,顯然李冶是不知道這一點的,否則她就真的是穿越者了,之所以這般寫,應該跟她身為女冠的身份有關,在道教裡有物極必反的說法,因此最遠的也未嘗不可是最近的。”程行給出了自己關於這一句的解釋。
“最深的和最淺的是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徵之一。同時,水流緩慢近於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雲鳥、星月,形成上下一色,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
程行繼續解析鑑賞了這一句:“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於辯證法的不同範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之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所謂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詩人作此句,意在引出下句。前三句雖屬三個範疇,而它們偏於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
“至親至疏夫妻,從關係上看,夫妻應是這世界上關係距離最近的,但從另一方面去看,不相愛離心的夫妻,卻又是這世界上關係最遠的。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妙在針砭世情,極具道理。”程行道。
袁行明聞言愣了愣,作為一個老教授,袁行明很不喜歡學生在上他的課時在下面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可能許多教授老師在大學講課時,對這些是無所謂的,按部就班就行,但是袁行明不行,他給學生上課,學生必須得認認真真的好好聽講。
本想讓這名學生站起來敲打他一下,沒想到他把這首詩解析鑑賞的很好。
如果說這首詩的解析鑑賞有十分的話,程行一分都不會扣。
這讓袁行明不得不驚訝,有人知道李冶知道這首詩能解析鑑賞出這首詩袁行明不驚訝,因為這是浙大的中文系,他們都是文科考了很高分考進來的。
但能把解析鑑賞做到這般,卻不容易。
特別是程行對於第一句至近至遠東西的解釋,在古文學界,對於這一句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就認為李冶是知道世界就是圓了的。
而程行卻給出了一個自己的看法,從李冶身為女道,以道家的學術去解讀。
袁行明近些年確實很喜歡這首詩,所以也跟很多學生講過,也讓許多學生解析鑑賞過,但今天課堂上的這名學生,無疑是他見過解析鑑賞這首詩最好的一名學生。
“你叫什麼名字?”袁行明饒有興趣的問道。
“袁教授,我叫程行。”程行回道。
袁行明愣了愣,然後笑著問道:“《安城》的作者?”
“是。”程行笑著回道。
此時的袁行明在聽到程行的名字後卻是不足為奇了。
149分的語文成績,高考作文滿分的成績,是足以震撼他們這些文學院老教授的。
對於程行的大名,袁行明也是聽到過不少次的。
甚至於浙大破格錄取程行的時候,他也給出了寶貴的意見。
相信沒有一個文學院的教授不想要程行這樣的學生。
詩詞的解析鑑賞對他造不成什麼威脅,但袁行明有著自己的堅持,還是不想這麼就放過他,他現在年紀大了,來教課的次數不多,在他課上敢做小動作的學生還是很少的。
於是袁行明道:“《草螢有耀終非火》那篇文章我看過,那篇古文寫的很不錯,裡面把興義和哲理運用的也很好,李冶這首詩寫了八至,我就不讓你也再寫八至出來了,就在李冶的這八至後面再填四至,變成十二至吧。”
教室裡的眾人聞言也都細細思考了起來。
眾人都是文科成績很好的學生,在袁教授考程行的時候,他們也都在想,如果袁教授考的是自己,這道題給如何去解。
秦念此時也在蹙著眉頭去想。
細細想來,卻跟教室的許多人一樣,發現這道題很難。
李冶的四句八至裡,每一句裡面都有著對立相反的東西,而且每一句的第一個詞和第二個詞都得與最後一個詞交相輝映,比如遠近的東西,深淺的清溪,高明的日月,親疏的夫妻,除此之外每一句第一個詞和第二個詞的開頭都必須有至,如此才能成為十二至,如果時間充足,給個幾天時間,倒還好,現在就要程行作答,就有些難了。
“你先站著聽課,等這堂課下課時,再把答案給我吧。”袁行明也有覺得現在就要程行做出來有些難了,反正現在距離下課也就二十多分鐘時間了,讓他下課再答也行。
袁行明倒還真想知道,給他二十分鐘的時間,這位文壇新秀,高考語文成績史無前例的149分的學生,是否能給他交出一副滿意的答卷。
但程行此時卻道:“袁教授,我剛剛想出了兩句,您要不要現在就聽聽?”
程行剛剛思考時,還真想出了兩句出來。
程行這句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了愣。
秦唸的美眸立馬向著程行望了過去。
袁行明也愣了愣,隨即皺了皺眉,他知道程行很有才華,但是這才過去多久,怎麼可能現在就回答的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