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屏息斂氣,那位進去通稟的黃衣侍女很快就走了出來,“王妃叫你們進去呢。”
於是四人就跟在兩名侍女身後進了堂屋,這間屋子比柳五兒之前見過的所有屋子——包括榮國府的正院堂屋還要更闊大,屋子裡的裝飾也都是珠光寶氣的。她們並沒有在堂屋多做停留,很快就進了一旁的內殿,隔著珠簾,北靜王妃高高地坐在上面的一張太師椅上。
北靜王妃說的話不多,只問了幾個問題,多數還是由她身邊的紅衣侍女代為發問。透過這些問題,柳五兒知道了和寶釵一同進王府作女官的少女姓楊,名叫楊珈纖,是一位禦史家的女兒。
“王府裡的女史有兩個空差。”詢問完了兩位新晉女官的家世,北靜王妃才不徐不疾地說起正題,“一個是王爺的外書房當差的女史,另一個是藏書閣的女史,都暫時空缺。”她笑了笑,又解釋起這裡面的緣故,“在書房當差的女史如今已經晉升了,又有了身孕,不好再當著女史的差事。藏書閣的女史卻是年紀到了,被放回了家去。”她頓了一下,“這兩個位置,我也不好分派——畢竟不知道你們心裡更想去哪一處。這樣吧,今兒你們都回去想想,明兒一早用早飯之前,把想去哪處當差的話告訴負責照管你們的趙嬤嬤。等明兒你們進來請安的時候,我再給你們分派去處。”
王妃笑著說完,又扭頭喚站在一旁的一名紅衣侍女,“紅棉,明兒一早,記得去找趙嬤嬤問清楚了過來回話。”
那侍女恭敬地答應一聲,王妃這才把目光投到珠簾之外的兩位新晉女官身上。
寶釵和楊珈纖也都襝衽施禮,應下了北靜王妃的話。至於柳五兒和另一個跟著楊珈纖進府的丫鬟,她們兩個的回應就無足輕重了。
從北靜王妃起居的正殿裡出來,之前的黃衣侍女引著她們去了一座小小的院落之中——柳五兒注意到,這似乎是一個院落群,每一座院子都很小巧,院內的正房只有中間的堂屋,沒有裡間,再有就是兩間小耳房。左右兩側的廂房倒是正規屋子,一暗兩明,還各帶一間耳房。
之前下車時負責接引她們的趙嬤嬤正站在堂屋外,見她們進來,快步迎了上來,幾句話打發走了黃衣侍女,又安靜地看向四人,“楊女史住東廂房,薛女史住西廂房。”
她簡單地分派過兩人的住處,也不多加解釋為何這樣分派,“我還要去別的院落照應,你們先各自回房,檢視一下自己帶來的行禮有沒有什麼遺落了沒送過來的。一個時辰之後我會回來,若有問題,那是再告訴我——想要打水的,西邊的耳房裡有溫水,也有灶臺,東邊的耳房裡有些茶葉和點心。晚飯等到了時辰,另外有人給你們送過來。”
說完,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楊妹妹……”趙嬤嬤一走,寶釵正準備和楊珈纖寒暄兩句,楊珈纖卻像是沒聽到似的,轉身就朝著東廂房的方向走,她身邊那個名叫絡兒的小丫鬟還扭頭沖柳五兒“哼”了一聲,這才幾步追上她家姑娘。
這院子不大,說話的聲音傳得也快,柳五兒清楚地聽到絡兒湊到楊珈纖的耳邊,輕狂地說道:“不過是個商人家的女兒,怎麼能和姑娘您爭呢……”
柳五兒收回目光,小心翼翼地觀察寶釵,寶釵臉上淡淡的,半點不見尷尬,似乎也並不為楊珈纖主僕的無理生氣。她只抿了抿唇,之後就若無其事起來,領著柳五兒回了西廂房。
西廂房的佈置很普通,在柳五兒看來,和榮國府裡丫鬟屋子的佈置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薛家主僕的箱籠已經被人抬了進來,就擺放在屋角,兩個隨身的包袱也沒有被落下,就放在一進屋的圓桌之上。
“姑娘,要不要喝口水,吃些點心?您先坐下歇歇,我去給你拿茶葉和點心,還有打水……”
寶釵卻笑笑地擺手,“還是先把東西收拾出來吧,你放心,這些事我在宮裡的時候也自己做得慣了。”她微微停頓了一下,“和楊家妹妹也是那個時候就認識的。”
雖然寶釵主動提到了楊珈纖,柳五兒還是覺得這話自己怎麼接都不太合適,索性岔開話題,“姑娘,王妃娘娘最後說的那件事,你可有主意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