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確實做了兩道你一向愛吃的菜,我已經吩咐下去了,明兒還做給你吃,另外還有別的好菜。”
寶玉湊在賈母身邊撒了一會兒嬌,才說出想和秦鐘一起去家學上學的事。賈母聽了卻很有些猶豫,老人家總覺得家學是給族裡那些家裡貧寒、請不起先生的子弟準備的,一來條件略顯寒酸,二來族中子弟品行不一,生怕有一、兩個不著調的,再把寶玉給帶壞了。
老人家的這些念頭,大多也是心疼孫子的意思,但是寶玉剛和秦鐘結交上,正是熱絡的時候,自然不肯讓秦鐘失望,也不願意自己的盤算落空,因此倒把秦鐘誇成了世間少有的大才子,又賭咒發誓,說自己有了這樣一個伴讀的朋友,正好發奮讀書,來年蟾宮折桂,為賈母爭光。
不光是寶玉,鳳姐也是一向和秦可卿交好的,此番關繫到秦氏兄弟的課業,秦氏私下也託付了鳳姐幾句,鳳姐就也在旁幫著說了幾句話,“是蓉哥兒媳婦的兄弟,只看他姐姐就知道這人肯定不是那等子上不了臺面的人。現在雖說還不顯,但是我看那孩子很好,日後必然是有大出息的。寶兄弟能和這樣的人一起讀書,日後必定也有助益。”又說:“蓉哥兒媳婦說了,趕明兒還要讓她兄弟過來給老祖宗請安呢,也是讓老祖宗看看她兄弟的人品,也好放心讓寶兄弟交這麼個朋友。”
賈母聽說秦家人這樣看重自己,心裡就先高興了幾分。又看孫子的決心,想了想,也覺得寶玉這樣每天在家裡荒廢著不像個樣子,他老子又管得嚴,這樣下去父子兩個之間的關系就越發疏遠了。
雖說在賈母心中,最好的還是尋訪一位很有本事的業師,請到家裡來專門教導寶玉——就算再順帶著教導秦鐘,也未嘗不可。但是好先生難求,即便榮國府求賢若渴,一時也尋不到合心意的人選,只有先將就著去家學了。
“那也好,若真是個好孩子,就讓他和寶玉一道讀書也可。只是多派幾個人跟著,可別讓寶玉在家塾裡受了委屈。”
“這是自然!”鳳姐連忙接話,“這家塾都是咱們家支撐著辦起來的,又哪能讓咱們家的孩子受了委屈呢。”
賈母這一關就這樣過了,寶玉辭了賈母出來,又帶著柳五兒走過穿廊,沿著夾道和迴廊進了王夫人的院子。
賈政今日卻不曾在這邊安置,寶玉進屋請安的時候,王夫人正坐在小炕桌前挑揀佛豆呢。見寶玉過來,忙招手讓他坐到自己身邊,“我的兒,怎麼這麼晚了還過來?”
寶玉先孺慕地問了幾句王夫人日常起居上的事,才道:“今兒在東府那邊,交了一位朋友,我想著,一直在家裡荒廢著學業也不是個辦法,就和那位朋友說好了,年後一道去家塾裡上學呢。先讀著以前的文章,等請了新的業師來,再學後面的。”
一聽兒子主動提出要去家學上學,王夫人臉上先是一喜,又板著臉細細追問,“新交了哪家的朋友?”
“是蓉哥兒媳婦的兄弟,姓秦,人品行事都極好的。”
王夫人這才放下心來,緩著臉色點頭,“原來是那家的孩子,我原就聽說他是個好的,只是先前在家裡也上學呢。”
“聽說他的業師去年病故了,還沒尋到新的,因此我就想著不如來咱們家的家塾裡,一起上學,也有個伴。”
“你若願意,我自然也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就算是你老子那裡,也只盼著你好,能好好讀書。”寶玉一聽這話,就知道自己所求之事已經有了八、九分準了,卻也不敢立即露出狂喜的神色來,生怕招來了那僅剩的一分變故。
只聽王夫人又道:“可是你也記住,到了家塾要用心讀書,可不能淘氣。若是家塾的先生過來告狀,你老子那裡可不會輕饒了你。”
寶玉縮了縮脖子,又猴在王夫人身上,“好太太,我自然是去用心讀書的。發奮起來,日後也考出功名來,不讓您失望。”
因為有“和秦鐘一起上學”的盼望在,寶玉也不說什麼“祿鬼”這樣的話了,好似恨不得自己明天就要下場科舉,金榜題名也是手到擒來一般。直把王夫人哄得眉開眼笑,這才起身辭出,帶著柳五兒出了王夫人的屋子。
作者有話要說:
寶玉上個月,感覺比我小時候第一次上幼兒園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