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電影宇宙搞得風生水起,中國這邊的電影同行自然看的眼紅,也想搞電影宇宙的概念。
把賭神系列弄成賭神宇宙,把古惑.仔系列弄成古惑.仔宇宙等等,提出的概念太多了。
只不過相比較外國玩技術和實業的同行,國內的電影人更喜歡玩概念,當然也不是電影人想玩,而是進入電影市場的資本想玩。
漫威公司為了漫威宇宙花費了八九年時間十幾部電影,才勉強搭建好電影宇宙的框架,想賺快錢的資本哪有這個是時間一步一步弄基礎,他們更像賺的是快錢,如果票房上賺不到錢,就在股市上賺錢。
比如說那個摳圖的演員,僅僅露個臉不管票房好壞,哪怕是崩了都能拿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片酬,這是為什麼?
是投資方傻給她這麼多錢的嗎?
不是,這裡面套路很深的!
像投資商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拿自己的錢給她,這些錢說白了都是股民的錢,是從股市上割韭菜賺來的錢。
投資商先利用明星的虛頭把公司的股價炒高然後套現!
老老實實做電影的公司,一部電影才能賺多少錢,除去稅,院線的分成,演員的片酬,即使電影票房能過二十億,在國內這票房已經是大爆了,但投資方也只能賺點辛苦錢!
但股市上撈錢可就不一樣了!
沒有多少固定資產,僅僅靠虛頭和一些版權就能做到市值數百億的電影公司,不要多丟擲去百分之二三十的股份就能賺幾十億。
至於公司會不會被別人趁機奪走!
別擔心!
大股東套出一定股份錢賺夠了之後,市面上就會出現一些對公司不好的訊息!
什麼電影票房慘敗,拍攝時間預期等等,把公司的股票打下去,大股東趁機把自己的股份買回來就是了。
種種運作,把韭菜割了一次又一次,最後害的是國內的電影事業。
以雷衛東這樣外人的角度來看,國內的電影人玩電影宇宙的概念有點太早了,因為國內的電影工業和好萊塢真的是天壤之別,遠沒有到談論建立電影宇宙的地步。
即使被炒作很久的科幻巨著《三體》,大劉的科幻作品嚴格的說有著宏大的世界觀,不同作品之間的人物故事也有交叉,非常適合改編成好萊塢這種電影宇宙的模式。
但實際情況大家也明白,除了遊族影業的《三體》跳票,大劉還有五部作品像《球狀閃電》、《鄉村教師》、《微紀元》、《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被改編成電影。
除了小破球,因為導演的用心數年磨一劍,打造了國內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拿下四十多億票房。
但其他作品差不多都是曝出了開機計劃後就了無音訊。
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的改編版權分別在不同電影公司手中,因此就算國內有實力拍出成片,版權糾紛也很難讓大劉的作品建立一個完整的電影宇宙。
這方面漫威就是前車之鑑,如果漫威不是被迪士尼收購,有了強大的後盾,快銀、猩紅女巫、蜘蛛俠這些角色怎麼可能會加入復仇者聯盟。
不過,相比電影,國內的火爆的網文製造的世界觀更具有傳播性和可行性。
雷衛東就看過一部很棒的華娛小說,裡面對怎麼構建華娛電影的的電影宇宙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當時雷衛東也就看著熱鬧,當吃瓜觀眾。
現在有了一定能力的雷衛東完全可以按照哪位作者的提議,打造全新的電影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