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之間也萬分疲憊,就想躺在他們挖出來的坑裡,一起死去。
當他準備說出來時,一聲嘹亮清脆的喊叫如同天籟般降臨。
那是一位牧民的孩子!
蠻人的牧民!
這不遠處有個小湖泊,叫月亮湖,水草肥美,一小批牧民在這裡牧馬,孩子貪玩,騎馬走遠了點,發現了顧雁聲一行人,將他們帶回營地,救了他們。
先鋒隊死裡逃生,喜極而泣。
顧雁聲懂一些蠻人的語言,但這一批牧民顯然有點與世隔絕,和主流蠻人語言有點不同,兩撥人磕磕絆絆的聊天,時常鬧一些笑話,感情倒越來越熟絡了。
秋來和最先發現他們的孩子玩得尤其好,其實秋來也只是個孩子而已。
這是先鋒隊最快活的時光,牧民的無私照顧讓他們很快精力充沛,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顧雁聲從牧民那裡迂迴弄來了去雪山的地圖,正當他們準備再次出發時,顧雁聲卻說出了一個讓秋來無法接受的決定。
顧雁聲要殺死這裡的所有牧民,因為他懷疑牧民知道他們的身份,並暗地裡已經密謀要去告密。以免行動失敗,只好斬草除根。
秋來第一次與顧雁聲産生了分歧。
兩人的對峙,依舊是顧雁聲取得勝利,顧雁聲讓其他人把秋來綁了起來。在離開牧民的那天晚上,顧雁聲等人調頭返回營地,殺了牧民,又放了一把火。
但在火光中,秋來的身影出現,領著一個還活著的小孩子,朝遠處逃走。
顧雁聲看到了,但他沒去追,眼裡是跳動的火光,誰也分不清,那一剎那他想些什麼。
顧雁聲和剩餘八人,繼續去尋找雪山。
然而,他們走到了絕路。
原來,牧民給他們的地圖,也是假的,指向的是沒有水源和植被的荒漠。
顧雁聲他們無法再得知,這是否是交流出了誤差,還是牧民發現他們黎國軍士的身份而故意為之。
如果是故意的,那麼那一段快樂的時光對於雙方都虛假到了極點,但也真實到了極點。
他們真實地感到人世溫暖,是戰爭把他們割裂成兩個對立的陣營。
先鋒隊基本上都死光了,只有顧雁聲一個人兜兜轉轉,拼著一口氣回到了戰爭前線。那些草籽散落在幹涸的荒漠,生命力頑強如斯,也只有死寂的下場。
彼時正發生一場戰爭,形銷骨立、狼狽不堪的顧雁聲誤入戰場,但誰也不認識他了,他們都道顧雁聲早就死在沙漠裡。
顧雁聲被黎國計程車兵隨手捅死,一句遺言都沒說出口。
命運就是這般滑稽。
與其說這是戰爭題材,不如說是反戰爭片。
李從一看完劇本,心情更沉重了。
緩了好幾天,李從一才從主觀情緒裡掙脫出來,開始從客觀專業的演員角度分析和揣摩劇本。
這劇本對導演的要求無疑是巨大的,除了劇情外,還充斥著大量隱喻和象徵,如何在兼顧劇情流暢度的同時,鮮明地展現隱喻,是很考驗導演功力的,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艱澀枯燥的漩渦。
不過既然陳岱川選擇了印西,說明他對印西的導演能力很看好,李從一就等著看了。
顧雁聲這個角色倒是十分貼合陳岱川,畢竟太子是真的帶過兵上過陣殺過敵的,而他本人也是死在戰場上,表現戰爭對人的摧殘沒人會比他更出色。
至於秋來……
唉,李從一嘆氣,顧雁聲的小跟班,對他的話言聽計從,被用心培養的戰爭機器,最後掙脫出個人與群體的束縛,帶著牧民的孩子遠走,那是真正的人性光輝,也是意味深長的反思。
劇本其實也並沒有一味地反對戰爭,甚至透過一些角色贊同戰爭的某方面作用。是戰爭驅動了人類的發展,人類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如果沒有戰爭,人類絕不會短短幾千年就發展到如今的地步,一部分人死於戰爭,又有另外一部分人得益於戰爭。
戰爭,其實是人類發展的先鋒。
但無論如何,戰爭不應該成為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