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岱川和印西臨去沙漠前,把《先鋒》暫定稿劇本給了李從一。
李從一送走陳岱川後,心情有些空蕩蕩的,不想看劇本,就像是一個裝滿水的袋子突然被倒空了,狼藉的水滴未幹,風輕輕一吹就能飄起來,做什麼都提不上勁。
李從一直覺這種狀態有點不對勁,幽魂一樣在別墅漫無目的飄了好久,決定還是一頭紮到劇本裡實在。
《先鋒》的故事背景,架空在一個叫做黎的古國。
黎國一直受北方蠻人侵襲,兩國交界處戰亂不斷,舉國上下不堪其擾。終於有一天,十年前黎國派去下西洋的大臣歸來,君主問他可曾帶回可以打敗蠻人的武器,大臣卻拿出了一些草籽。
他說,在春天到來之時,將這些草籽在蠻人的雪山附近灑下,消融的雪水就會把這些草籽帶到蠻人生活的地方,草籽會以瘋狂的速度野蠻生長,並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佔領掉蠻人的土地。蠻人對此將會一無所知,等他們發現異常時,他們的牧草已經沒有生存之地,無法生長了。
沒有牧草,馬匹就沒有食物。沒了勁馬的蠻人,那就不堪一擊。
黎國文武百官嘩然,立場分為兩派,一派相信大臣的話,可是要找到蠻人賴以生存的水源聖地大雪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還有一派覺得那是大臣根本沒有找到武器,怕君主怪罪故意胡謅出什麼草籽來,如果貿然派大軍尋找雪山,反而會耽誤前線的戰爭。
最後的折衷辦法是,派遣一支精銳的先鋒隊背負草籽,去尋找雪山。
電影的主角——顧雁聲,就是此次先鋒隊的隊長。
顧雁聲無疑是個十分忠誠的將領,一生上陣殺敵毫無怨言,此次受君主所託,更是以血為誓,保證無論如何都會完成使命,就算是死,他也絕對是死在雪山腳下。
顧雁聲帶了一批親信,拿著地圖,打算避開蠻人聚集區,悄悄地摸到雪山。
其中一個他最信賴的親信,叫做秋來,年紀輕輕,為人踏實,潛力無限,顧雁聲是把他當做接班人培養的。
這個角色,就是李從一要飾演的了。
電影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在沙漠上演。
但最開始先鋒隊遇到的困難,不是來自於沙漠,而是黎國內部的黨同伐異。在沙漠走到一半,顧雁聲發現大將軍給他們的地圖後半段居然是假的。
前線的軍隊也牽扯著朝廷的勢力對抗,大將軍是丞相的人,而屢立軍功的副將顧雁聲只效忠君主,君主有意提拔顧雁聲。丞相豈能讓皇帝如願,早就想著鏟除顧雁聲了,此次先鋒隊正好給了他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時機。
顧雁聲不是不知道大將軍和丞相對自己心懷不滿,但他卻萬萬沒想到,在有機會將蠻人一舉鏟除的重大行動前,丞相仍舊目光短淺地選擇內耗。
後面劇本偶爾穿插著朝廷內部的戲,揭露了丞相這麼做的原因,首先他並不相信那所謂的草籽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其次,就算真有,那也不是他樂見其成的。
只有不斷的戰爭,丞相才能夠將兵權一直放在大將軍手裡,君主投鼠忌器,不敢隨便動他,也抽不出心思去對付他;只有不斷的戰爭,他才能從中謀取私利,大發戰難財,要是天下太平了,他不就等著被君主清算了嗎?
當顧雁聲把地圖有假的事情說出來,先鋒隊産生分歧,又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趁還能記得回去的路,立刻回去,等找到正確的地圖重新出發,不要做無畏的冒險。
另外一派——其實就是顧雁聲的意見,他覺得就算回去也拿不到對的地圖,而且一旦返回,又要錯過一個春天,而這一年中,不知道將會有多少無辜將士和百姓死於戰亂之中,他們應該繼續走下去,沿著水源,尋找去往雪山的路。
當然,顧雁聲是先鋒隊的絕對領導者,他的話沒人不敢聽,那些有異議的人也只能服從命令,繼續出發,在沙漠中苦苦跋涉。
然而當遇到一次覆滅了他們三分之一士兵和絕大部分食物飲水的沙塵暴後,矛盾更加嚴重和凸顯,饑餓、焦渴、白日的炎熱、夜晚的寒冷,摧殘著每一個人的心智。
終於在這天高皇帝遠的荒涼無人區,顧雁聲的絕對權威不太好用了。
出現了想原路返回的逃兵。
對待逃兵,顧雁聲採取了最為冷血和果斷的處理方式,當場格殺。
一場騷亂又被鎮壓下去。
顧雁聲雖冷血,但他的忠誠和能力依舊毋庸置疑,他鼓舞士兵,面對困難始終身先士卒,以豐富的經驗在沙漠裡艱難尋找維持生命的水源和食物。
在此期間,秋來一直是顧雁聲最好的幫手、最信任的物件,甚至有時候也能看到顧雁聲背後的脆弱和茫然,盡管一閃而逝。
直到歷經了種種有著濃鬱象徵意味和隱喻人類社會的磨難後,又一件事,使得秋來也不能再茍同顧雁聲的做法。
那是一次先鋒隊的絕境,出發時一百人的隊伍,到現在只剩下十人。
三天沒喝過水的他們瘋狂地挖掘沙漠上的一株植物,直到挖掘了三米多深,才挖到一點濕潤的沙子,他們吮吸著沙子,貪婪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水分,這點水分很可能讓他們再活一天。
也僅僅是一天而已,前路依舊無望。
當濕潤的沙子潤濕了喉嚨,先鋒隊有幾個人絕望地嚎哭起來,沒有任何淚水,聲音幹啞得如同石頭摩擦,刺耳,鑽心。
顧雁宣告白,先鋒隊雖然還剩下十個人,但魂早就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