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青凰衣並不是普通的皇宮宮裝,而是在前朝時,乃開國先帝爺身邊最出色的兩位皇后身上由來。
兩位皇后,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這兩位皇后之能與才情,更是冠絕天下。
城防水利,科舉選才,甚至是賦稅減免制度,橫跨四國商貿往來之路,都是這兩位奇皇后推陳出來的攖。
可以說句大逆不道之言,如果大燕沒有這兩位皇后,只怕大燕未必能走到今天,幾乎一躍成為四國之首償。
而擁有了這兩位奇皇后的先帝,從此除了凰鳳台,就再也沒有去過後-宮的任何地方。
那時,雙後可謂是寵冠後-宮,風頭根本無人能及。
原來一直都是如此美好的,直到雙後相繼誕下兩位皇子後,一位自稱帝釋祭司的老者出現。
這一切,就像被打破的鏡中花水中月。
祭司老者批言,這兩位皇后乃逆天之人,當屬禍世妖星,如不以天火焚滅,莫說大燕,就是整個天下,都將被二人顛覆。
自此,四國平衡傾倒,天下大亂。
當時,先帝覺得這老者是個瘋子,妖言惑眾,畢竟雙後給予大燕的功績,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受到雙後減輕賦稅而生活輕鬆富裕起來的百姓們,也紛紛指控祭司乃妖道,幾乎一片倒的站在了雙後這一邊。
本來,這件事就要以鬧劇的形式收場了,可其它三國卻紛紛來犯大燕邊境,並揚言雙後一日不除,他們就要踏平大燕的每一寸土地,親手來取雙後性命。
若是一一來犯倒也罷了,早已國富民強的大燕無所畏懼,可其它三國竟是聯手,要將大燕圍剿。
彼時,大燕就真的開始了國破家亡,民不聊生,戰火四起之路。
為了大燕和大燕的子民,雙後就相繼跳下了凰鳳台,香消玉殞。
三國沒有了進攻大燕的理由,後來就相繼退兵了。
雖然大燕山河尚在,卻已經千瘡百孔。
大燕後來又經歷了數代帝王,才復興到了今天這樣的鼎盛時期。
總之,經歷了數代人之後,這兩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大燕雙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同時,也是褒貶不一。
不過復興大燕這一路,無論是城防水利,還是賦稅科舉,沒有一樣,不是從雙後推舉的法子中,逐漸演變而來的。
所以單憑這一點,她們就值得大燕臣民的祭奠,崇敬。
大燕各處修了許多的凰鳳廟,香火倒是極為鼎盛。
也就在上代燕帝繼位後,民間就出了一對雙生花,據說模樣與傳奇雙後生的一模一樣。
上代燕帝聽聞後,就納入了宮中,封了貴妃。
這兩姐妹,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一時寵冠後-宮,其風頭,幾乎可與當年雙後相媲美。
還找了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為兩人打造出了價值連城的火鳳青凰衣。
然而,好景不長。
這雙生花雖然美貌傾城,極富才情,但根本沒有當年開國雙後的只是之能。
所以很快,上代燕帝就對二人很快冷落了下去,與許多皇帝一樣,風-流多情,喜新厭舊,沒過多少年,就將兩人淡忘了。
最後,兩位絕代美人鬱鬱寡歡薨世,芳魂彌散,徒留火鳳青凰衣塵封於的鳳棲宮,至今無人開封。
沒想到,今天燕帝也不知怎麼了,竟然把這樣舉世無雙的寶衣,輕而易舉就贈給了薄家的薄四與薄十。
在場所有人都想不通,而在場女子們則越想越是羨慕嫉妒恨。
其實,旁家的千金女兒怎麼羨慕嫉妒倒也罷了,說到這個恨字,只怕再沒有人能比得上某個家族。
容家。
緣由,正是因為上代燕帝所寵幸的那對雙生花,出自容家。
容家女一直都沒得到火鳳青凰衣倒罷了,明明容家有一位女兒,現在也是宮中的貴妃娘娘,卻仍然沒有得到他們容家起家先祖的遺物。
而現在,卻反倒讓旁的人得了去。
這焉不是一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