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桐聽了,覺得林鎮長應該不至於胡吹海說的,現在全國招商引資大熱,一家企業簡直是幾十個部門在相求,企圖掛上引資者的名字,好完成上級任務。
葉秋桐聽說最荒唐的是有個窮鄉鎮,交通不便,四下都是山,為了完成上級招商引資的任務,最後把鎮區裡的理發店、加水點都算成引進企業……
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也說明現在招商引資的不易,葉秋桐能理解林鎮長狂熱的招商想法,何況,林鎮長過去也支援過她,現在,是該她報恩的時候。
如果林鎮長不能完成園區的三通一平,那到時候她就把廠定在別的方,林鎮長就不能怪她了。
這麼想,葉秋桐便道:
“行,林鎮長,這件事就這麼說定了。”
“太好了,秋桐,不過還有一件事要你支援。”
林鎮長一臉得寸進尺,葉秋桐笑吟吟地道:
“還有什麼事?一併說了。”
“秋桐,你這家廠能不能註冊一個新名字?並且最好註冊地是在香港什麼的,這樣,我就完成引進一家外資的任務。而且,相對內資來說,引進的外資優惠條件更多。”
林鎮長建議道。
也是,如果葉秋桐還是用“好彩頭”,也算不得一項引資任務了,但是如果註冊成港資,那林鎮長今年引進外資的任務就完成了,他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不過林鎮長,我不是香港人,怎麼能註冊成港資呢?”
“你和李嘉明先生不是很熟嗎?你可以註冊他的名字,然後聯合注冊啊。”
林鎮長提出的,似乎是好主意,但仔細一想,也是個餿主意。
首先,人家李嘉明樂不樂意啊?出個名字做法人,以後廠裡有什麼情況也要擔責的。
葉秋桐沉吟了下道:
“我和李總商量一下,看他有意嗎?如果有意,不妨成立股份制公司。”
葉秋桐自是不想放棄這些優惠政策,這在公司起步時很重要,而且,她還有一個野心,要把自已的公司,變成一個上市公司。
所以,如果李嘉明能參與進來,他哈佛商學院的眼界和能耐可不是吹的,在變成上市公司的路上,也能領先人一步。
葉秋桐隱約記得:1984年,國內有了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後,飛樂、寶安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再到1988年,國內的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
如果她現在就辦起股份制公司,就把國內有股份制公司的歷史往前推進了一年。
想想自已改變了國內股份制公司的歷史,葉秋桐還忍不住有點激動之意。
“成,只要能引資,你們怎麼商量都成!”
林鎮長一聽有門,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