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品:宜侍夫人,貴嬪身邊女史)、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錯的宮女)
正七品:良侍昭儀,淑儀,嬪身邊女史)、冷宮主管分配冷宮裡的食物,衣裳)
從七品:一等宮女端茶倒水等輕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正八品:二等宮女做飯煎藥等不輕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從八品:三等宮女燒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正九品:打掃道路和每晚巡視的宮女
從九品:冷宮宮女1位妃嬪1名)
正十品:浣衣局裡的宮女
從五品以上可以稱姑姑
之前在上官婉兒大婚的時候,皇帝派來教導規矩的嬤嬤就是後宮裡面的掌宮嬤嬤。
咳嗽的聲音從裡面傳來,再加上外面的藥味已經不難判斷出來了。這位皇后娘娘應該是生了病。
對於上官婉兒來說,這種請安也就是做一種形式罷了。畢竟也不是獨孤天戰的仇人也不是親生的嫡母。
“母后,兒臣特來請安。”獨孤天戰道,眸子深邃。突然之間上官婉兒感覺空氣之中有什麼東西變了。
上官婉兒也連忙行了禮,表示一下樣子。這裡自然是沒有她的話語權的。
太子妃一般行禮都是要看太子妃的品階以及背後的孃家勢力又或者是太子的實力。
太子妃是從一品,而皇帝的妃嬪從正一品到正八品不等,按品級而論,除正一品的三夫人外,自九嬪開始地位都在太子妃之下。
但在禮儀對待上,太子妃的地位往往僅次於皇后,與公主相同,而在其他所有妃嬪之上。
因為畢竟妃嬪都只是妾,而太子妃是正妻,理論上還是未來的皇后,有時在比較重要的儀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太子和太子妃也要出席,而妃嬪則沒有這個權力。
太子妃的服色也同皇后一樣是鳳冠霞帔,只是皇后的鳳冠是“六屏”,太子妃的鳳冠只有“四屏”而已。
當然在具體環境中,這些理論上的東西未必能得到實踐。
比如某位妃子很受寵,那麼她在宮廷實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就可能比太子妃高;或者太子地位不穩,太子妃的地位和受關注程度當然也會相應下降。
一般行家禮,如果比較重要的場面就行國禮。
太子也不必給後宮的妃子行禮。只需要簡單問好就行。
古代太子納妃禮儀規制等於天子娶後略次),但是絕對高過天子納妃任何一品級妃子)的規格。
翟衣方面在任何朝代也都是太子妃翟衣規制高於或等於最高品級的妃子。
再打個比方,太子妃起碼是正一品或者超品的妃子,這上面也是高過一般妃子的。
一般情況下,太子和太子妃先等妃子行完禮,然後回半禮即可。
皇帝的妃嬪看見太子妃之後,也不需要行禮。
她們只要互相問候就行了。太子妃名義上比嬪妃要晚一輩。但嬪品級比較低,所以,太子妃也不必向她行禮。
對話之間皇后貌似精神並不是很好。於是簡單說了幾句便退下了。
行走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獨孤天戰一路上沒有說話,臉上還是照常的表情,但是上官婉兒感覺到了一絲不一樣。
像是太子殿下在忍耐著什麼一樣。那種感覺彷彿是要隨時爆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