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的這一擊不可謂不狠,正打在楚軍的七寸上。
對於漢軍的提防,自項梁率軍入關時,就開始有所提防,後來接收咸陽後,更是進一步鞏固與漢地的邊防,派遣方面大將統籌備禦諸事。
即便是在扶蘇率長城軍團來勢洶洶以圖恢復之際,項梁也只抽調了少量後備兵力來至秦楚前線,仍是將大將龍且派往彭城,總攬一應防禦事宜。
彭越流竄作亂的訊息龍且早就收到,並且做了積極的防禦進剿工作。
彭越之流不可怕,他背後的漢軍才是大麻煩。
彭越投向了漢軍,無底限的詆譭謾罵項氏、贏氏,徹底自絕於秦楚,在漢軍進逼時投降並被封為婆羅王,這是漢室詔令天下舉世皆知的。
四海輿圖上婆羅洲與中原地隔海相望,面積將近中原地的八分之一,而且物產極為豐富,雖說只是一部分作為將來彭越的封地,可輿圖上描繪的一切要是都屬實,也足以讓人豔羨。
彭越在群雄勢力中屬於不入流的一支,比之老牌六國遺貴要差得遠,一朝靠向大漢,一躍而成二字諸侯王,雖然要為漢前驅,但也引得不少人蠢蠢欲動。
現在彭越不斷在楚地流竄,遇到城池,啃得下就啃,啃不下就遁走,如同被放出的瘋狗,要說他不是受到漢王的指示,天下人怎麼也不會相信。
龍且如臨大敵,一面快馬報往關中,懷王這裡不過是橡皮圖章,真正主政執政的都在關中,而且漢軍不可能只有這點動作,楚軍當全力應對。
收到龍且報信之前,項羽就根據韓信部、虞子期部的攻擊方向判斷出了漢軍的全域性戰略意圖。
雖然讀兵書不求甚解,可家學淵源,天份如此,易地相處,他也會如韓經這般,作出將楚軍攔腰截斷的佈置。
項羽派出的增援不可謂不快,函谷關牢牢的把握在聯軍手上,只是武關還是失陷了。
原因很簡單,當初田言與劉邦過武關時,田言就作了另外的佈置,一朝發動,守關兵猝不及防,被漢軍一擁而入,轉瞬易主。
至此,漢軍的戰略意圖可謂是成功了一半。
函谷雖然仍在聯軍手中,可關外被堵得嚴嚴實實,楚地的軍資補給進不來秦地。
原本楚地轉送,函谷關這條線就要比武關來得繞遠,現在漢軍連這條路都堵死了。
所以項羽一面派出大將英布前往武關,目的是重奪關卡,獲取聯結楚地的咽喉要塞,一面自領大軍棄下扶蘇殘部朝著函谷進發,以圖決戰漢軍,在李左車、鍾離眜滯留楚地的這段時期擊破函谷關下的韓、虞兩部。
這是他所做著的極為正確的應對,兩部漢軍從數量上就要比聯軍勢弱,聯軍又有函谷之險,進可攻退可守,可謂佔盡主動。
可項羽明白,這裡不荊楚,還是聯軍犯下無數罪孽的關中,尤其是在他火燒咸陽後,秦地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發洩一通後,聯軍鼎盛計程車氣也有所下降。
天時、人和可謂盡失,唯有函谷關倚為地利,而漢軍正在關下建造各式攻城器械,有的樓車都快要高出函谷關口了,所為的就是抵消楚軍的地利之便。
“哼,漢人不守道義,叔父剛剛蒙難,韓經就掩軍襲我楚地...”
軍帳之內,項羽一邊挪動代表雙方兵團的兵符令旗,做著戰棋推演,一邊就漢軍所釋出的檄文發表見解,試圖佔據輿論陣線的高峰。
旁邊的一干人等連聲附和,可言語之間都有些心虛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