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心裡開始對此行的結果沒有底來。
原本秦漢相持於鉅鹿,漢軍不可能開闢新的戰場,項伯信心滿滿,料定韓經不會任由韓信孤軍抗衡聯軍,但現在卻不這麼想了。
騰出手來保有餘力的漢軍隨時都能抽調大量兵力馳援韓信,步騎協同列陣而戰的漢軍將成為聯軍最大的威脅。
“項伯?”
聽到項伯到來的訊息,韓經有一絲愣神。
早猜到項梁會遣人前來,沒想到派來的會是他。
外交達人,項伯,韓經早有耳聞。
身為項燕最小的兒子,卻對軍務所知甚少,所擅的乃是經濟之學。
因此常年打理項氏族中雜務,權責不小,算得上項家的方面代表人物。
可他史上的外交成績卻讓人咂舌不已,屢次相助對西楚霸業有威脅的劉邦,更是與敵方結成了兒女親家。
雖然後世漢庭御用文人將這一吃裡扒外的行徑歸類於微子去殷一屬,但他的兒子娶了公主後生下的孩子姓劉卻是不爭的事實。
對此人,韓經是不恥的,同時還有著一絲絲好奇。
“其人已在館驛歇下,正等著王上召見。”
陳平除了軍務贊化,處理最多的就是外交接待問題,而他每次也能處理得妥當熨貼。
“他來肯定是為了韓信一事,你說寡人該不該見?”
項梁大楚而輕天下,對韓經稱漢王是不大讚同的,在他的觀點裡,韓室公子就應該守著新鄭的一畝三分地,現如今另起爐灶幾成與秦並立的大國,這是僭越。
橫成帝秦,縱為楚王的事情只能由楚國來做,旁人做成了就構成了對楚國霸權的挑釁。
在項梁叔侄的眼中,將來新生的楚國是要如同周室宗主國一般制衡周邊諸侯的,豈能允許出現漢國這樣的龐然大物。
因此即便是承受了漢城的恩惠,相約為盟合力向秦之時也是由農家出面,並未派出專使。
此時巴巴的派人前來,除了與韓信之間的齟齬還能是什麼。
“軍情軍務一道,我意應當多徵求範師傅意見,大王稍後可相召詢問。”
陳平先是謙虛了一番,“從縱橫家的角度來講,先去除首要之敵遠比兩線開戰李來得恰當。”
“以昔日秦國之強,六代之積聚,仍然行遠交近攻之策,結好田齊攻伐諸侯。”
陳平口中最關鍵的敵人當然指的是秦國,而且章邯主力猶存,王離的長城軍團停駐於隴右,整體實力仍是不容小覷。
當然,前提是秦廷能將這些力量聚集起來。
“可是項伯此來是要寡人下令給韓信讓道,一旦楚軍先入關中佔了先機,既有大義之名在手,又平添關中千里沃野為基業,如此一來,豈不是坐視楚軍壯大?”
韓經可不想打敗了秦國,又冒出個不弱於秦甚至更強一些的西楚來。
雖然不知這個西楚是熊心當政還是項氏當權,總之都對漢不利。
後人只知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卻不知自鉅鹿破釜沉舟一戰成名,霸王之威橫行中原,鮮有一敗。
“秦楚累世血仇,楚國即使進了關中,也難以久待,遲早還是要退到荊楚之間的。”
“而且王離在西,我軍在東,佔了關中的楚軍反而成了被兩面交攻的一方,愚意不若徹底解決章邯,進逼河東,將上黨、北地甚至隴西都儘快攻佔下來,囊括在我大漢治下。”
陳平之意,暫且不動聯軍,全取三晉燕齊甚至故秦部分之地,讓楚人享其名,而漢軍得其實。
如此一來,復國的諸侯除了楚國,都將是有名無實的掛牌諸侯。
空有虛名,連一縣立錐之地也沒有,項梁要安置他們,只能分割秦國土地,如此一來,漢楚相爭,就又回到了當初秦滅荊楚之時的實力對比。
“召範師傅前來,此議有可行之處,寡人要與範師傅詳談。”
......
“什麼,韓經真的同意了?”
項伯迴轉,帶來了漢王的答覆。
此時鉅鹿戰況已經傳至函谷,項梁已經對韓經會退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竟然是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