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掃平六國後,為了鞏固中央統治,大修官道以方便控制四方。
直道、馳道相間,特殊地段還有金牛道與棧道,可無一例外,所有的道路都是以咸陽為中心向外輻射,形成嚴密的交通網。
獨獨直通塞北九原的是直道,修的最多的還是能駕車疾馳的馳道。
光從咸陽通往隴西,就有兩條路線,除了通往北面雲中郡的直道,剩下的都是通往荊楚大地,輻輳南面。
最主要的兩條,一條經函谷關通雒陽,另一條輔以山間棧道通三川直達南陽。
因為南陽至咸陽有著天然的山險,不利於大部前進,因此項梁叔侄同韓信都在第一時間將之排除,爭相來到函谷關下。
函谷關雖然在秦定中原後有所廢馳,但仍是天一雄關,秦兵在關頭扼守,仍能顯出一軍當關,萬夫難開的氣勢來。
只是此時的項梁以及韓信,都沒將關上的秦人當成勁敵,關心的都是對方的動態。
項梁雖然青年時即為楚將,但他從未見過戰鬥力如此之強、凝聚力如此之盛的楚軍,被秦國統治了十幾個年頭,楚地風物好像大變樣了一般。
項氏一直在流亡,從未融入秦國法制框架之內,體會不到鄉間閭里的變化,但是新生的楚軍戰鬥力遠超項燕時代的楚軍這是不爭的事實。
叔侄二人將之歸為楚人復楚之心切,苦秦已久,而此時,橫亙在他們眼前的阻障就是韓信所率的漢軍。
“韓將軍,漢王同楚國有約在先,守望互助共抗暴秦,如今將軍引兵至此,陳兵關下,阻我進關之路,不知何意?”
漢軍並未擋住楚軍進攻函谷關的道路,只是六七萬精騎逡巡其後,項梁無法全力攻城,更擔心函谷關破之時被他摘了桃子。
“既是相約抗秦,我引大軍至此有何不妥,莫非楚國上將軍還想指揮漢王之兵?”
得知鉅鹿交兵始末,韓信出了一身白毛汗,如今張口閉口,都是漢王如何如何,稱呼麾下將士時都將之歸為漢王計程車卒。
韓經回覆函谷一線的書信對韓信調整了作戰方向一事輕描淡寫,還口頭誇獎了韓信指揮騎兵的才能。
可韓信心底還是有著忐忑,如果大王真的不怪罪,那麼現在就是論功之時,然而上面並無這方面的表示,這說明板子遲早還是要落下來的。
現在唯一能救自己的就是立下更多更大的功勳,方能挽回一二。
因此,過函谷入關中,代表漢軍第一個攻入咸陽在韓信這裡,也是極為重要。
鉅鹿之戰,漢軍將章邯主力壓縮在邯鄲與漳水之間,秦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章邯也是末路窮途。
漢軍贏得了對秦作戰的大勝,這無疑是逆轉勝負之勢的關鍵,國勢強弱的天平已經開始朝漢國傾斜。
這也是韓信有底氣拿不足十萬的騎兵與項梁四十餘萬聯軍對峙頂牛的原因所在。
項梁絲毫不敢大意,別看聯軍七倍於漢騎不止,真要讓韓信抽冷子得手,分崩離析只在一夜之間。
逡巡在左右的漢騎讓項梁如梗在喉,多少午夜夢迴,項梁都在夢中漢軍馬踏連營的血與火中驚醒。
“漢王與大楚目標一致,都是誅無道之暴秦,眼下函谷關就在眼下,過得此關,關中平原沃野,不過旬日,就能直趨咸陽,生執無道之君,將軍如此做,就是在助紂為虐,為暴秦續命!”
項梁大聲在陣前喊話,雖然他自己知道光憑言語根本無法打動韓信。
之所以多費口舌,一來是凸顯聯軍的正義性,二來是動搖韓信軍中士卒的信念。
緊急派出的使者已經快馬朝鉅鹿而去,項梁明白,能籠住韓信這匹烈馬的唯有漢王。
此時他還不知道鉅鹿之戰漢軍獲勝,只聽說是漢軍佔據了上風。
“叔父,不如讓我領精騎衝他一陣,挫一挫這個韓信的銳氣,如果他是個庸碌之輩,那就一鼓作氣徹底解決了他。”
項羽在旁看著老神在在的韓信,心氣難平,而他自恃勇力,自信只要一槍在手,天下間任憑馳騁。
“漢軍的精氣神你也見到了,別說是湊起同樣數量的騎兵,即便是將諸侯手中的騎卒集中到一塊,士氣戰力高下立判。”
“讓你學萬人敵,不是讓你憑藉武力以一敵萬,而是運用兵法謀略統御千軍萬馬。”
侄兒一向不穩重,韓信表現得平靜,可在他不可見的身後,焉知不是有埋伏起來的兵馬。
項梁這算是陣前教子,“算算日程,項伯應當已經到了鉅鹿,韓經的回覆也就要到了。”
“到時候,如何處置眼前的韓信,還要看回信怎麼說。”
聯軍四十萬,其中不乏經歷過秦並六國的大戰之將,項梁並不是擔心不能擊敗韓信,而是追不上。
到時候,在最緊要的關口,韓信退而復至,聯軍又在關中平原撒了開來,那將是一場災難。
而在項伯到達鉅鹿的時候,章邯已經退往漳水岸邊,漢軍一邊打掃戰場,一邊分出人手攜大勝之威攻下逼降控制周邊各郡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